第二百三十章 赢得假 (第2/2页)

守住太云城,那么可以继续和赵国耗,继续策应南北的军队,让他们有个退路,守不住退守太云关,就等于放弃袭扰赵国。

下定决心,还是要打一打,一仗未打的溃逃太丢人了,而且他也是顺应士兵的情绪,这些士兵多想打赵国的军队,想着把赵国的军队打走,这片土地就是夏王的了,他们就可以过安居乐业的好生活了。

一边是士兵强烈要求作战,一边是退无可退的关隘,何衡再三思考决定一战,留守一两万人守太云关,其他人他决定拿来打一场大仗。

纪朝留下的驰道,让军队的行进速度何止快了一倍,赵国是对驰道维护最好的国家,何衡本来想再拖几个月,看来是拖不了。

赵国顺着驰道而来的大型攻城器械面前,城墙毫无意义,最多借山势,地势去守,尽量去消耗赵军的实力。

山势地势,都不起作用,只能是平原对垒,也何衡已经知道必败无疑,所以他把四千多的天策军交给罗岳成,暗自交代,打不过就撤,给夏国保存力量。

不是两千,是四千,打了大半年仗,最近又补了两千的天策军,本来有些士兵都是提前训练的,就差武器装备,赵国误判了,不过依旧是八千对四千,老牌对新军,优势巨大。

仅仅只有这样一个有利条件,何衡他想着自己五万人总是能磨掉赵国四千人精锐铁骑,这样就有赢的希望,虽然希望渺茫,说是一线生机都算是多的。

平原决战,是方便这些铁骑逃走,何衡已经萌生死志,遗书都交给了罗岳成,让庄询照顾妻子儿女,他是有情义的人,这次决战的他肩负的是当初他决策分出去的南北两军,这五万将士。

是他预错了,造成两路军没有足够时间撤退,他没想到大型攻城器械的存在,造成城池丢失的速度远超他想象,总而言之一句话,低估了赵国的国力。

造成如此大的失误,没有及时撤退,他也没什么脸面躲在后方,对方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他也要居中指挥,这是他对夏国,对留在赵国境内将士的一个交代。

何衡他迷惑赵国的方式没有作用,因为赵王信心足,夏国的两千军去支持北方他也无所畏惧,两路军队五千的精锐会怕你区区两千人?

就算双方一比一战斗力相同,每个队伍的人数都占有优势,吃掉面前的部队,可以慢慢料理存在赵国境内的夏军,他担心什么,担心那些农民叛乱的土鸡瓦狗?

不担心,一路进军,都是凯歌,都要打到边境了,他担心什么,但是没有继续分兵却也造成了一个误判。

觉得夏国这些人是准备负隅顽抗,因为赵王的率领的部队马上要切断赵国和夏国的关隘了,这些军队不仅不走,还在赵国呆着,是为了继续消耗赵国的力量。

他不是没有探查到何衡纠集了五六万人,五六万人只是一些农民军他又害怕什么呢。

到了这个时候,赵王也没有被大臣们歌功颂德所谓文治武功的洗脑,他为这决定性的一战准备了很多,探查的岗哨,三军讲话。

把这一战看的异常重要,他听从将军们的建议,如何安营扎寨,如何执勤换哨,他也不干预指挥,只是让将军们稳扎稳打的拿下,整个赵国都是他们的后盾。

唯一没有探查到的是夏国刚从国境补充的天策军,不过没关系,人数和熟练依旧是他占优势,赵王不冒险求大胜。

他的计算上了天,只是遗漏了一个微小的点,人心。

直到刀架在脖子上,他都不能明白自己怎么会输,不是对方已经溃败了吗?

他把世家的军队放前阵和两翼,把宫廷禁卫放后阵,带着大臣们亲自督战,明明已经击溃夏军的大部,怎么会输,怎么输。

从夏国的视角来说,这一仗赢得堪称诡异,黄熙带领军马出去游击,毕竟黄熙要机敏一些,所以本来被两人管的天策军成了罗岳成一个人管。

战争的一开始,赵国没有动用玄甲军,郡兵和夏国的郡兵僵持,有了后退的趋势,鸣金收兵,装备赵国略好,但毕竟人数有差距。

刺探对方的战斗力,箭矢使用这一些情况,及时调整军阵,下一步重整旗鼓用上精锐兵种。

双方交锋,更强的马力,更大的力气,数量众多夏军被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左右翼扑上,屠杀不可避免。

换不掉,这些玄甲军宛如一个个低配版的先天高手,一般兵刃根本伤不了他们,这对士兵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再是悍不畏死,也打不过这些不畏刀枪的怪物呀,就像庄询之前在玄女那里看到的一样,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何衡披挂上马,心存死志的他仗着自己是先天高手打算去换一些人,同时给罗岳成创造逃走的机会,保留好夏国最精华的天策军。

“走,走毛线,当时陛下告诉我,他取名天策军就是他家乡同样的军队百战百胜,他妈的,我现在走了,这还算是屁的天策军,传我命令,杀入敌阵。”

罗岳成是憨傻,但是一听何衡要给他殿后,让他撤退他就懂啥意思了,他最喜欢最崇拜的是庄询说的三国演义的关二爷,现在让他丢下何衡逃走,他怎么可能逃走。

庄询是救命恩人第一重要,一路提携维护他的何衡第二重要,到了这种程度,哪里管的了何衡的交代,传了一个命令,杀入敌阵。

然后他们就赢了,赢得很草率。

天策军有各种缺陷,例如补充的新军训练不足,配合不够,不适应这种甲胄等等问题,但他们不怕死。

世家的玄甲军接到的命令,至少从直属于他们属于世家的上司私下的命令,清一色都是保全自己,避天策军锋芒。

他们是世家的军队,不是赵国的,他们死了,赵国可不抚恤他们。

奇观出现了,不怕死的四千人撕开前阵一万人多人的口子,把赵王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