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怪胎 (第2/4页)

好书推荐: NBA之我的队友是纳什

望闻问切,可是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的。

而曾阿婆给人治病的办法,通常是抓药跟祝由,特别是祝由,皆因碰到的病人疑难杂症,乃至撞邪撞煞的比较多。

现在的正规医生哪还有用祝由的,都是检查打针开药,她这样难免给人一种神神叨叨的感觉。

因此很多人暗地里又叫她神婆。

包括家里人,都对此有不小意见。

比如她那个读完大学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孙子,每次回来,看到有人上门找她看病,虽然没当面说,不过等人走了之后,难免抱怨几句。

不外乎是迷信愚昧之类的话。

“有病应该让他们去医院看,医生教授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指望民间偏方能解决,这不是开玩笑嘛?奶奶你又没有行医执照,人家吃你的药吃出问题来,咱家倾家荡产都不够赔的。”

老太太对此始终笑眯眯“不会的不会的。”

大孙子对此是又生气又无奈。

这人老了,说又说不听,骂又不能真骂,算了,随她吧,真惹出问题来就知道错了。

……

其实曾阿婆心里敞亮着呢。

现在很多人看不起赤脚医生,殊不知在那个年代,穷人连镇上卫生院都去不起的情况下,村里有个赤脚医生,已是天大的幸事。

很多村子甚至镇子,连个赤脚医生都没有,全靠口口相传下来的一些偏方经验。别说大病,随便一个小感冒,放在当时,都可能夺走性命。

曾阿婆凭借这手看病本事,在过去的穷苦岁月里,救下过不少人性命。

毫不夸张地说,方圆百里,老一辈很多人都听过她的传闻,知晓她的名气和本事,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她的品格。

刚开始那会儿,曾阿婆自己都想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一传十十传百,前来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从本村村民到附近十里八乡,甚至有其他州府的百姓找过来。

要知道那可是通讯落后一切全靠吼的年代,很多人赶路纯靠双腿。

尽管她跟大家说,不用宣传,毕竟她能采摘的药材有限,可消息还是传得挺远的。

八十年代那会儿,有个中年汉子,拉着个木板车,板车上躺着他那半瘫的老娘,足足走了一百五十多公里,找到曾阿婆。

曾阿婆怜悯他一片孝心,不用每次都来回几百公里,于是就把自己懂的治偏瘫的部分药理都教给他,虽然不能让他老娘恢复正常人水平,但是站起来拄拐走还是可以的。

后来这家人不时会托人送来一些特产礼物,持续好多年。

而曾阿婆给人看病的习惯,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

来找曾阿婆看病的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穷,一种是实在走投无路,死马当活马医的。

其实两者大多数时候是重合的。

毕竟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有人说,看病能花几个钱啊?

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农村的穷,是什么概念。

曾阿婆清楚记得,在她还没有得到天授之前,族里有个大伯,就因为没钱看胃病,最后胃出血死了。

明明只要27块5的,就可以救他一命。

五十年代末的27块5,一级工人月工资都不止这个数,放到今天,还不到3ooo块。

可那位大伯家里就是拿不出来。

甚至借都借不到。

这不是个例,而是那个年代农村的普遍现象。

即便今天,很多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一个月也才一百来块。

曾阿婆这种8o岁的,勉强好点,24o一个月。

别的不说,县里医院拍个ct,都得三四百,感冒打个吊瓶,再开点药,一两百又没了。

曾阿婆虽然是个文盲,但钱多钱少,她还是懂的。

所以那些来找她看病的,都是能帮则帮,从来不收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