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140节 (第2/2页)

契苾何力毕竟是唐朝名将,发现局势不对劲之后,放弃攻打华山镇,退守凤凰镇。

本来刘渊的六万大军,才是攻打华阴县的主力。

结果刘渊兵败,契苾何力的两万唐军,无论如何也无法击败吞并了匈奴汉国的张华。

邓艾、赵破奴、王平、田禋目睹唐军撤退,却没有出城追击。

唐军攻城死了两千人,而邓艾这边损失了四千人。

邓艾的兵马毕竟不是精锐,而是轻甲兵种,擅自出城,反而会被唐军击败。

匈奴汉国覆灭的消息在八百里秦川传开,张华的威名再次令秦川的诸侯们震动。

在种了一段时间的田之后,张华再次出兵,攻灭一个秦川势力,诸侯们已经感到恐惧了。

渭北之战,六万匈奴汉国大军覆灭,更是让各个诸侯们知道张华有击败数万大军的能力。

尤其是大唐名将契苾何力的两万唐军,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此人,可能会成为朕的大敌。”

举行长安聚会的唐玄宗收到前方大将契苾何力回报,匈奴汉国覆灭,刘渊战死,契苾何力徒劳无功,唐玄宗意识到张华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而且唐玄宗将不得不增加凤凰镇的唐军数量,以遏制张华的扩张势头。

第一百三十一章 唐军的恐怖

“主公,这些是归降的汉国武将。”

冯异押着一批投降的匈奴汉国武将,来见张华。

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可以成为霸主之一,武将不只是刘渊父子,还有一群其他武将在为刘渊效力。

刘渊的天赋可以吸引匈奴、汉人武将,相当于同时获得农耕和游牧的优势,因此刘渊前期优势巨大。

匈奴汉国幸存的武将,因为渭水之战兵败,对获得威望的张华敬畏如虎,纷纷投降。

归降的武将有汉人,也有匈奴万户。

“呼延谟、尹矩、张进、胡勋……”

匈奴汉国一众文臣武将,张华都没有怎么听闻,各项能力在50~80之间。

对于没有太大过错之人,张华还是进行赦免,尽快安抚人心。

而且张华需要文臣武将,统治临晋县。

“今后你们为我效力,设御史、军司马监督,如有二心,或者为祸一方,杀无赦。”

张华重新设置临晋县的官员。

御史,负责监督文官。

军司马,监督武将。

“遵命。”

匈奴汉国投降的文臣武将,纷纷臣服,不敢反抗。

渭水之战,张华背水一战,以三万破六万,威震渭北,在关中打出了威望,匈奴汉国的文臣武将,瑟瑟发抖,不敢反抗。

这就像是巨鹿之战项羽获胜,然后全天下诸侯在一段时间内,全部臣服于项羽的威压。

张华收编了两万降卒,其中一万汉军、一万匈奴军。

匈奴人的地位反了过来,从主力变成仆从军。

这批凶残的匈奴人,其实是还不错的仆从军。

他们不需要多少军饷就可以卖命。

就是忠诚度有点问题。

“主公,攻打华山镇的唐军撤走。”

“契苾何力倒是撤得快,否则我带匈奴汉国的降卒南下,契苾何力的两万唐军也难逃一劫。”

张华听说契苾何力退兵,于是放缓消化匈奴汉国的速度,不急于南下,而是留在临晋镇,完全剔除刘渊的残余势力。

“还有残余逃至北边群山,必须派兵剿灭。”

张华杀掉刘渊、刘聪父子,还剩下刘渊的养子刘曜、大将王弥,落草为寇,在设法恢复匈奴汉国。

秦川还有诸多势力,变数很多,刘曜、王弥只要有机会,未必不可以卷土重来。

因此,张华必须斩草除根,彻底消灭匈奴汉国的残余势力。

凤凰镇,唐军武将契苾何力退回此地,唐军休整,医师救治伤兵。

契苾何力转入守势,对于一直执着于进攻的契苾何力而言,相当憋屈。

唐军始终采取攻势,在东线突然转入守势,而且还有可能遭到进攻,让契苾何力难以忍受。

“向陛下请求援军。反正北线四万大军,刘崇和杨业,两万人足以对付他们。不如调到东线,先灭张华。否则一旦让他做大,将会是我们大唐的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