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645节 (第2/2页)

好书推荐: 我与TI有个约定

李显忠不解地问道:“我方兵锋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为何大人不喜反忧?”

范仲淹说出其中值得担心的地方:“范增乃是天下间一等一的智囊,如果当初项羽对范增的话,言听计从,刘邦早已灭亡。如今楚国的领地,也是范增带着众多楚将打下。以范增之智,岂会对我们没有防备?既然范增早有防备,我们推进却如此顺利,叫我怎么不担心这是范增的计谋?”

“言之有理。”

吴玠、吴璘兄弟也对过于顺利的进展感到防备。

范增能够与同时代的张良、陈平角逐,多次致刘邦于险境,绝非寻常人物。

范增即使离开了彭城,也会留下一些手段,防止被范仲淹偷家。

如果狄青的进展没有那么顺利,范仲淹反而会更加安心一些。

如果太过顺利,那么范仲淹就要防止对方有诈了。

“还是说,这是范增的空城计?”

范仲淹陷入迟疑。

用兵之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令人防不胜防。

不排除范增使用空城计的可能。

在范仲淹与狄青合兵之后,楚国的援军未至。

事已至此,范仲淹只能下令打造攻城兵器,正儿八经准备攻城。

与此同时,范仲淹加派斥候,加强对四周的防备,一旦方圆百里有楚国援军到来,范仲淹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范增虽然不在彭城,但实际上,范仲淹在与范增隔空斗智斗勇。

“急报!彭城以北,出现一支楚军,人数在十万左右!”

在范仲淹的15万大军打造攻城兵器,做好强攻彭城的准备时,范仲淹派往彭城北边的斥候告急。

“十万人,这不是楚国的地方守军,很有可能是与风林火山四大军团同级别的兵马……”

范仲淹的神情凝重。

范增设立的风林火山四个军团,每个军团刚好是10万士卒,再加上一些辅兵。

至于楚国每座城池的守军,多则几万人,少则几千人。

十万级别的军团,不免让范仲淹怀疑这是楚国的主力军团。

“急报!宋州城告急!亳州一带突然出现一支庞大的军团,目标直取宋州,中途转攻砀山,旨在截断我方后路!初步估计,这支军团,人数也在10万人左右!”

在彭城以北,出现10万楚军之后,亳州一带,又出现了10万楚军,而且目标是范仲淹驻守的宋州城,意图截断范仲淹的退路!

“不好,我们中了范增的计谋!”

范仲淹这个时候明白过来,范增没有大摆空城计,而是布下了两支重兵,用于拱卫彭城!

一旦楚国的主城遭到攻击,一支兵马救援彭城,稳定人心,另外一支兵马攻击对方城池,围魏救赵!!

“范增居然还隐藏了两支精锐兵马,连我们都没有发觉。此人果然棘手……”

吴玠、吴璘兄弟表情也不怎么好看。

狄青叹道:“可怕的敌人。”

范增比众人想象中更加难缠。

范增带着风林火山四大军团,北攻齐地,然而还是留下了足够的后手。

狄青、吴玠等武将主张奇袭彭城,如果进攻齐国的主将换做是项羽,项羽或许不会防备,但对方是范增。

“宋州不容有失。焚毁攻城兵器和营地,返回宋州。”

范仲淹知道范增布下20万楚军,凭借自己手头的兵力,已经没有可能攻克彭城,只好带兵返回宋州。

有一支楚军正在截断范仲淹的后路,范仲淹想要顺利退回宋州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众将士,随我出城,追杀敌军!”

在范仲淹退兵之后,项梁清点一队江东子弟,以及三万楚军,出城追击退兵的范仲淹。

从北边下来驰援彭城的十万楚军,八百面旌旗猎猎作响,以楚国的文字,大书一个“雷”字!

滋滋滋……

十万楚军的盔甲,隐隐可见雷光游走!

而在宋州与彭城之间的砀山,负责截断范仲淹退路的十万楚军,黑气弥漫,楚军的旌旗在黑气中时隐时现,大书一个“阴”字!

范增针对宋州城的夏军可能奇袭彭城,提前布下陷阱!

这也是另外两支楚国主力军团,第一次出现在夏军面前!

一般情况下,这两支楚国主力军团,隐藏旗号,以地方守军的身份驻守城池。

只有动用他们的时候,这些楚军才会聚集起来,成为野战军团!

范仲淹、狄青、吴玠在内的15万夏军,遭到20万楚军野战主力,还有3万彭城守军的夹击,决战地点,被范增提前定在位于夏军归途的砀山!

换而言之,即使范增不在彭城,但只要范仲淹采取了奇袭彭城的计策,那么一切走向,就按照范增的布置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