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837节 (第2/2页)

好书推荐:

张华在胜负已定的前提下,亲自带兵投入战斗,给予西域联军最后一击,参与围攻亚历山大。

张华终于见到了传说中东征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也算是倒霉蛋了。

本来亚历山大在攻打印度,却穿越到中亚,又进入安西都护府的势力范围,还企图攻打玉门关,结果碰到崛起的大夏,被张华率领众将击败。

“我亚历山大纵横埃及、波斯、印度,岂能败于此地!”

亚历山大已经动用了王之军势,还是无法彻底打垮张华的禁卫军,此时杀红了眼,亚历山大亲率王伙骑兵,冲击张华!

只要斩杀张华,那么还有可能反败为胜!

亚历山大在客场作战,他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筹码,只能孤注一掷!

“休伤吾主!’

许褚统帅虎卫营,拦在张华前方!

八阶虎卫装备巨盾大剑,组成铜墙铁壁,阻挡亚历山大的王伙骑兵。

“先过我这一关!’

杨妙真统帅曳落河骑兵,上前与王伙骑兵激战!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五倍重力场!’

高顺的陷阵营,毫不保留,直接开启最强的五倍重力场,降低王伙骑兵的冲击力!

杨师厚的银枪效节军,与高顺的陷阵营配合,形成规模更大的长枪方阵,专门克制骑兵!虎卫营、曳落河、陷阵营、银枪效节军,四支精锐部队,迎战亚历山大的九阶王伙骑兵!王伙骑兵确实很强,但在与关羽的校刀手、张飞的幽州突骑的攻击下,王伙骑兵的数量已经锐减,幸存的王伙骑兵无不负伤。

此时王伙骑兵还要迎战四支生力军。

王伙骑兵的规模不断缩水,一个个王伙骑兵战死于戈壁滩上,鲜血染红砂石,到处都是倒下的战马、骑兵的尸体。

王伙骑兵始终无法突破禁卫军的防守。

张华与亚历山大的距离不远,但亚历山大的王伙骑兵再也无法继续突击。

亚历山大身陷重围,遭到许褚、杨妙真、高顺、关羽、张飞几员猛将夹击,陷入他东征以来最艰难的一战。

而这一战失败的代价只有一个结果一一死。

张华不可能留着一个对自己有威胁,又是异族的枭雄的性命。

亚历山大在东方没有秦王政、唐玄宗等人的影响力,即使杀了亚历山大,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要是让亚历山大逃脱,将来说不定还会是巨大的威胁。

“让他以最体面的方式,在战场死去,不留活口。’

张华态度强硬,直接下令攻杀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还在持矛攻击,击败高顺,但许褚、杨妙真、关羽、张飞都是五虎级别的战力,四员猛将围攻,就连吕布都承受不住,更别说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身边的王伙骑兵,打到黄昏,只剩下几十人,鲜血淋漓。

“到此为止了!”

“蛮夷,必须死!”

“让我们这些人联手杀死,是你的荣幸。’

张飞的丈八蛇矛刺穿亚历山大的胸膛,杨妙真梨花枪贯透亚历山大的后背,关羽、许褚的大刀,夹在亚历山大的脖子上。

四员猛将,神情冷漠。

东征的亚历山大大帝,死于玉门关大战。

亚历山大一路打到西域,以少量嫡系兵马,占领了庞大的疆域,拉起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仆从军,还與冒頓单于、阿史那土门等草原枭雄联手,多次企图入关。

然而出来混,迟早是要還的。

亚历山大最终死于东征的途中。

在亚历山大死前,他都未能踏过玉门关。

亚历山大被杀,东征的马其顿军团,几乎全军覆没。

只有秘书官攸美尼斯这一支银盾兵,在亚历山大死后,向张华投降。

“保留这一支银盾兵,将来作为帝国西征的向导。”

张华宽恕了恭恭敬敬的马其顿将领攸美尼斯。

他需要为帝国的未来,提前布局了。

攸美尼斯的银盾兵从马其顿打到这里,熟悉路线。

寇可往,我亦可往。

对方可以东征,张华也可以西征。

不只是攸美尼斯的银盾兵,战败的匈奴部落、突厥部落,也成批向张华投降。

成王败寇,胜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