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页 (第1/2页)

这话问的,姚志军忍不住笑了,抱着小金宝坐在肩头,“小金宝啊,小金宝在舅舅的心目中是排第一的。”

这话一说,小金宝咯咯咯笑了起来。

“知道,我就知道。”

另外一边。

沈美云他们上车后,她忍不住朝着沈怀山感叹道,“爸,没想到你当年收的一个徒弟,还挺把你放在心上的。”

瞧瞧志军那少年,哭的跟小时候刚来知青点一样,一天到晚挂着一泡类。

提起姚志军,沈怀山也叹口气,“我七年就收了一个徒弟,人家说师徒师徒,当半子,在我心里,他和我半个儿子也没区别了。”

提起这个,沈怀山四处看了一眼,发现没人注意到他们这一块,他方才问道,“美云啊,你晓得志军他们最后能回北京吗?”

这也是胆大包天的问题了。

也是闺女渠道广,消息灵通,沈怀山才敢这般问的。他这话一问,陈秋荷就给了他一巴掌,“在外面,在外面,注意一些,问什么问?就知道瞎问。”

护犊子的陈秋荷,就像是一个母老虎一样,把沈怀山身上的伤感都给打没了。

沈美云却笑了笑,“会的。”

大家都会的啊。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这几乎是一条铁的定律。

但是这里面刨除一种人,那就是结婚带孩子的知青,而这一项也就导致了,八十年代的初期,不少知青为了回城,抛弃妻女。

当然,也有为了回城的女知青,抛夫弃子,也有为了丈夫和孩子,彻底留在原地当知青的人。

这些人不过是政策下的沧海一粟,甚至,沈美云他们自己也是。

只是,这些话她不能说,也不敢说,只能说安静地看着时代的洪流朝着前走。

一如他们这样。

见沈美云长久不说话。

陈秋荷突然道,“我们回去后还是住大杂院吗?不知道上面把房子还给我们了吗?”

这才是麻烦的事情。

当然,这也是沈美云和季长峥为什么会跟着一起回来的原因,他们怕这边的人刁难陈秋荷和沈怀山,两人都是在外面呆了多年,家中亲戚又靠不上,那被欺负的时候,才叫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个沈美云倒是没回答,回答她的是季长峥。

季长峥低声道,“按照政策来说,是返回到原处,但是这里面具体的操作细则,要看当地街道办如何操作。”

这下,陈秋荷和沈怀山也不由得忧心了几分,“那若是街道办为难??”

剩下的话还没说完。

就被沈美云给打断了,她握着陈秋荷的手,“妈,有我们在,你放心。”

这才是她和季长峥要跟着来的原因。

这种坚定的话,是极为安慰人心的,就好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火车疾驰,车窗外的的景色呼啸而过,陈秋荷神色怔怔地看着面前的女儿。

人还是那么一个人。

可是当年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能够为父母遮风挡雨。

这让陈秋荷心中感动,感慨,以及五味杂陈,她只是用力的回握着沈美云的手。

这一路上,她都不在是言语,女儿在身边便是最为强有力的靠山。

因为他们一家人在一起!

从哈市到北京火车站,走了将近一天一夜,等下火车后。

沈怀山和陈秋荷看着那阔别七年的北京火车站,二人都有些复杂,他们站在台阶之上,看着下面的人来人往。

“七年了,北京火车站好像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变化。”

还是那般雄伟大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