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页 (第1/2页)

在加上地大物博,适合种植收购新鲜饲料,等发展到后期开分厂的时候,便可以一南一北,互相辐射。

只是,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确定,就前进大队。”

李科长当即大手一挥,“地我给你批了,厂子你正常的建,我就要求三点。”

沈美云颔首,“您说。”

“第一,要增加工作岗位,第二要增加税收,第三要保证我们漠河市普通老百姓的肉食供应。”

漠河驻队养殖场的肉食供应,基本上供给都是优先单位的,这也就导致了,下面老百姓,其实很多人不容易买到的。

这还是一个空白的市场。

这三者本来就是沈美云的初衷。

她建厂会选择在前进大队,自然就考虑了这方面,工作岗位,增加收入和税收。

甚至,让老百姓吃上便宜肉。

当然,最后这一项属于远大目标了。

沈美云想也不想的答应下来,“没问题。”

在他们谈论这个的时候,刘主任欲言又止,李科长便让他问,“刘主任,有话便说。”

刘主任,“李科长,我想问下,以个人名义开厂会不会带来麻烦?”

毕竟,这算是割资本主义尾巴。

“一看你就是不关注实时信息。”

李科长拿出了一份报纸,“你看看。”

刘主任接过来一看,“安徽小岗村大包干三十年。”

“包田到户。”

他顿时大惊,“不是集体所有制吗?怎么突然就分地了?”

“去年人家就开始做了。”李科长叹口气,“人家胆子也大,你知道包田到户后,亩产量翻了多少吗?”

“多少?”

这刘主任哪里知道,他每天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光胜利公社的事情,都足够让他焦头烂额了。

哪里还知道安徽的事情,那都是十万八千里之外了。

“两倍到三倍。”

“什么?”

这下轮到刘主任站起来,他下意识的否认起来,“不可能,我们漠河市有全国最为肥沃的土地,都做不到这个地步。”

“你是公有制,大家做多做少年底分的粮食都一样,小岗村是私有制,人家做多少全部是自己的,你说,能不能?”

做自家活和做公家活能一样吗?

自然是不一样的。

这下,刘主任说不出话了。

“这个消息一点都没传出来。”

“还没传出来。”李科长拍桌子,“全国都传遍了,怕就是你胜利公社的刘主任不知道。”

要不是有这个先驱,他也不可能这般利索的答应沈美云。

刘主任被骂了,也不生气,反正他都被骂习惯了。他不解的是,“包田到户和个人开场有什么关系?”

李主任叹口气,“你是真不关心上面的文件啊?”

“鼓励公有制改革,吸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个人和集体创办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几乎是照本宣科一样,把之前的文件给读了出来。

刘主任听到这,他下意识地喃喃道,“天真的变了。”

这和以前的模式完全不同。

公有制改革成私有制,支持个人和团体创办企业。

“那这就不属于投机倒把?不属于割资本主义尾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