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第1/2页)

“年纪几何?家中是做什么的?”

月夕眼观鼻鼻观心,将自己和家中的情形一五一十大致禀报。

太后听着,脸上仍带着笑意,不知意蕴。

“如此说来,你家中已无亲人?”她说。

“民女家中还有父亲的义弟叔父,也与亲人一般。”

“可终究不是血亲,岂可相提并论。”太后轻叹一声,对皇帝道,“这女子,我是越看越喜欢。便让她留下来,在宫里陪我几日,如何?我在宫里待了几十年,外头的事,知道得少。她给我讲讲江湖上的趣事,也好给我解闷。”

皇帝淡笑,道:“母后向来不喜江湖轶事,说那些上的台面,怎的今日忽而对这些有兴趣了?”

“人都是会变的。”太后道,“怎么?皇上觉得,江湖女子不可入眼么?”

皇帝看着她:“母后有话,不妨直言。”

“我能有什么话?”太后笑一声,“你才刚回来,连我也不曾见就匆匆出宫去了,让我说什么好?皇上看着喜欢,却又藏着掖着,我想皇上心里头总有忌惮,便帮皇上一把,把晏小姐留在身边好好瞧瞧。若我也觉得无碍,皇上大可放心地留在后宫,封个昭仪或美人,也是使得的。”

月夕听着,心里着急。

谁要当什么昭仪美人?在这吃人的宫里坐牢,还不如上吊。

可当下,她知道自己并非凌霄,不能逞一时之快,只能强忍着不发作。

皇帝不置可否,“这等事,朕自会处理,母后不必操劳。”

太后的目光沉下:“皇上的事情,向来不是皇上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天家的。好好的采选,临到最后关头了,说停就停,还把钦天监推在前头。皇上一意孤行,却不知人言可畏,外头传得有多难听,连说皇上喜好断袖的都有,皇上也……”

话没说完,皇帝已经站起身来。

“朕乃天子,行事自有准则,莫非要听流言蜚语摆布不成?”他说,“不过母亲有爱才之心,朕也是一样,故而今日将晏小姐带回来。”

太后忽而有些不祥的预感:“你……”

皇帝双目灼灼:“晏小姐品性高洁,秀外慧中。自今日起,她便是永明宫御前女史,随朕住在永明宫。”

话出口,众人皆愣住。

未几,所有目光都汇聚在了月夕身上。

月夕瞪着皇帝,脖子根热气翻滚,错愕不已。

皇帝也看着她,似在等待着什么。

一切变化得太快,月夕万万没想到,自己竟就这么成了御前女史。

赵福德赶紧在旁提醒:“女史,还不快谢恩?”

“胡闹!”太后已经沉下脸,“御前女史当由有司层层选拔,择德才兼备者推举,皇上怎可直接委任,坏了章程?日后要下头人如何做事?”

皇帝道:“此举并非没有先例,母后忘了,上回季窈到永明宫做女史,也是朕直接委任。那时,母后并无异议。”

太后一时结舌,瞪着皇帝,竟无言以对。

“太后消消气。”周嬷嬷见状,忙上前给她奉上茶,又对皇帝劝道,“皇上开恩。太后好不容易身子才好些,皇上何苦再忤逆太后呢?太后不过想留晏小姐在寿安宫小住,皇上就应了太后吧。”

“朕并非忤逆母后。母后若实在想跟晏小姐说话,大可遣人去永明宫宣晏小姐来见,永明宫的门始终开着,走几步就到,何必拘泥于住在寿安宫这一条路?此事,朕意已决,就这么办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