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每个人的想法 (第1/2页)

“你我恐怕都被这夏侯信给耍了。”姜叙等人一回到家,就开始聚在一起。

“次曾,耍了是一回事情,但恐怕我们的这位夏侯太守,所图不小啊,你们想想这最后的一幕,还有那个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那个孩子。你我都走眼了,压根就没有想到,这孩子居然会是魏王的嫡长孙。”姜叙苦笑了一声。

“嫡长孙又如何?立嫡立长,若是想要国家安定,如今还是应当立长为上。”尹奉虽然也知道这个嫡的威力,但眼下曹操已经年近六十,指不定哪天就没有了,主少国疑之下,难保北方不会再起纷争。

“次曾,你是不知道当初故大公子昂在魏王及其帐下文武中的影响力啊,当初在许昌,不知道有多少士子文人和游侠想要投入麾下,为其效力。”赵昂将当初的事情和尹奉说了。

“可是曹昂已经死了,已经死了!他夏侯信想要干什么?借尸还魂么?他如此做法,难道不是将我天水诸人都绑在了他的战车上么?我天水各家今后又将何去何从?”阎回提出了这个问题。

“哈哈哈哈,富贵险中求,我姜家加入,你们还有谁一起?”姜叙一拍桌案。

“难道你等就甘心在陇西吃风沙么?”

姜叙扫视了在场诸人一眼,虽然这条路极为凶险,但就如同自己所说的那样,富贵险中求,哪怕会在险中丢,可要是成了,那所获得的的利益绝对远想象。

“伯奕何出此大逆不道之言?”赵昂此时却站了起来,这做法,分明是要让曹家替代刘家坐江山。

“伟章,天下大势已经明朗,我等此刻实际已经在魏王麾下,距离那位置也不过是一步之遥,可我听说,如今关中、河北、颍川士人各自选择了支持的对象,此时凑上去也不过得一些残羹冷炙,而且陇西也算偏僻,拿不出什么好东西,难道就真舍得拿族人和儿郎的命换那点残羹冷炙么?”姜叙见赵昂有些抵触,只能是好好的和赵昂说。

“我加入。”尹奉反而是最先想过来的人,立刻就表示了加入。

“我,事关重大,我还得回去和族中各位族老商议一番。”阎回说了一句。

“明日,我便将族中的子弟送到太守府去,以此表明我的心意。”姜叙看着众人离去,说了自己的决定。

冀县太守府。

此刻的夏侯信正被曹清不断的捶着。

“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啊?叡儿还是个孩子!”

“他还是个孩子,那么小的人,你怎么就忍心让他干这种事情?”

“你就不怕他以后变得暴虐?若是因为这事对叡儿造成了影响,看我怎么办你!”

“真是的,就不怕孩子小小年纪被吓到了。”

“还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出去?”

院子里的吼声不断的响起,这是下人们跟随了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见到自家主母如此的咆哮,也是第一次见到太守大人啥话也不说,就任由主母骂,其他人都远远地躲开了。

“元直呢?元直在你边上,也不劝着一点,你们这些人,可曾真的把叡儿放在心上?”

厅堂内,曹清紧紧的抱着曹叡,似乎是生怕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一般。

夏侯信看着这情况,不再过多的理会,直接就出了家门,朝着隔壁徐庶所在的地方躲了进去。

“怎么?现在知道怕了?”

“晚了。”

“想要我救你不?”徐庶看夏侯信黑着脸,一脸的郁闷。自己也是没想到,平常曹清这么一个雍容华贵,让人如沐春风的人,起火来居然会这么暴脾气。还好自己躲的快,不然这把火,说不得就会烧到自己的头上,眼下自己和夏侯信是联合了,但在不知不觉中,徐庶以夏侯信为主导,因为内心中对夏侯信来自后世两千年的经验有一种敬畏。

尤其是夏侯信说了后续几个王朝灭亡的原因之后,徐庶也陷入了一种迷茫,甚至有时候想着将诸葛亮拉到身边来好好的盘算盘算,看看如何才能打造一个百世不移的王朝。

徐庶看着夏侯信眼下的情况就有些好笑,回来的路上,夏侯信和徐庶两人都问过了曹叡真实的想法,并且对曹叡进行了一番的疏导,好在最后的那一阵阵的呼喊给了曹叡以极大的信心。同样的,赏罚二柄如何使用,又对曹叡说了一些,小小年纪的曹叡对这些事情极为理解,只是在内心的情绪和感觉上难以接受,一下子因为自己的命令决定这么多人的生死,实在有些为难和忐忑。

“你还笑,笑什么笑?”夏侯信看着眼下徐庶逗趣自己,心中就有些不爽了。

“平安?平安!”

“大哥,怎么了?”平安走了出来,两家一墙之隔,刚刚曹清的声音她也听得清清楚楚,看着夏侯信的样子,开始故意的问夏侯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