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正式迁都燕京 (第1/3页)

有几个老臣去找季清哲,请他劝王上收回成命,迁都之事暂缓,待燕京城建完成再迁。

季清哲很真诚地替他们出主意,如果不想仓促间跟随王上迁往燕京,他可以将其调到地方为官。

凭他们的资历和能力,调到地方上也是一城之主,比做京官好多了。

立即就有几个官员心动,特别是有些本来就是地方官,这次回旧都是参加正德帝丧礼的,结果丧礼结束,王上一直不放人离开。

天天把他们当小吏来用,手上的活干都干不完。

好不容易熬到季相回来,一听能调到地方上去,岂能不心动!

也有聪明点的,立即改口,愿意和王上一起迁都,能力不足,还不足以担当一州之主这们的重职。

就这样,凡是找过季清哲,并且愿意去地方上任的官员,共有十八个。

在三天后,由季清哲上书,李凌薇旨拟定。

十八个京官,全部去漠北一带的州城上任,季清哲没骗他们,确实都是一城之主。

漠北多啊!之前大丰不把漠北当回事,并且因为人少,划分的州城极大又不合理。

这回季清哲回来,和李凌薇一商量,立即将漠北划为三个郡,三十六个城市。

名字都取好了,就是地方上人少点,物资少了点。

呃,漠北和岭南,可谓是两大官员流放之地。

现在人家岭南已经成了繁华的沿海州城,相信这十八位大人,也能将漠北变成繁华州城。

这十八位官员的脸色,跟当初被送去和正德帝陪葬的五位官员差不多。

不同的是,那五位是立即就死了。

而这十八们觉得自己可能会死在路上,也可能会熬个一、两年,然后就死在任上。

漠北啊,极度苦寒之地。去哪里当城主,还没在京都当一个看城门的小兵来的强!

他们当场哭求王上收回成命,哀怨地看着季清哲,不带这么坑人地!

李凌薇冷哼一声道“听说众位大人中嫌迁都辛苦,才想到地方为官。

本王满足你们的要求!

怎么?现在让你们到地方为官了,还升了职,难道还不满意?

你们到底是怎么样?想摘了乌纱帽?还是抗旨不遵?”

前者丢官,后者丢命!

他们肯定是不想丢命的,同样也不想丢官。

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大夏王朝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乾坤盛世。

他们是这个新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就这样丢了官,那就什么都没了。

只能忍气吞声,跪下接旨谢恩,让家中多备一些物资,多聘请一些工人同行。

幸好朝廷对去地方任职的官员有照顾,不像前朝,一路上乘船坐车都得自己想办法。

特别是小官,有时候连上任的盘缠都凑不齐。

现在各地的路修的好,沿途也有驿站。四轮的大马车带了减震弹簧,长途也不累人。

季清哲也没有完全不近人情,跟他们承诺,这一任三年,只要他们在地方上有建树,就能升迁。

不要觉得是配边关,朝廷现在需要人才,在地方上做出成绩,比在京城做出成绩更得王上重视。

当百官送别了这十八位大人,朝堂上再没有一个人对迁都有意见,连一向事事都挑刺的御史,都没二话说了。

如今大夏的领土越来越大,陇右、漠北、交趾、南洋小岛……

万一惹怒王上,让去这些地方上为官,说不定这辈子都回不了京都了!

所以现在这些老官们特别看重,经过地方考试出来的新官员、各大学院毕业的学子、一层层选拔上来的龙游团长。

因为这些年轻人有干劲,力求为大夏做贡献,把女王的话当神音圣旨,每天当口号喊。

让他们去多偏远的地方为官,他们都愿意。

上次余飞龙一道请旨,南洋各岛没有能驻岛的官员,女王一声令下

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做开拓者!

教化蛮夷之地,从汉俗、习汉文!

只有将这些领地完全变成汉人的领土,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辈,再不受外族侵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