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倭国灭国 (第1/2页)

当朝廷命秦姝西征的圣旨送到陇右的时候,秦姝已经在陇右关外,杀敌三千,俘敌八千。

不要觉得这敌人怎么这么少?实在是西域人本来就不多,之前莫天寅西征,大杀四方,让许多西域异族往天竺方向逃去。

如今敢于杀回陇右的,都是一心要复国的小国王室。

圣旨来的这么快,秦姝很高兴,终于可以继续西征,莫天寅没踏平的地方,由她来踏平。

且看这一战之后,还有没有异族敢不尊大夏!

施诚却不那么开心,圣旨来的也太快了!再晚一点,秦姝就能帮他多抓些俘虏。

他开矿、试验田、基建都需要人手啊!多少战俘都不够用。

再者,秦姝领兵一走,陇右就全权由他来镇守,既管军队又管政务,还要管他的科技院,蒸汽火车的研究又要落后了。

就在秦姝开启西征之战时,倭国之战已进入尾声,洛白和高明从6地攻向京都。

沈秋阳和红袖沿海护航,吸引兵力,京都之战打的最为激烈,洛白攻城,兵力损失了大半,才破了城门。

海上的四艘战舰,南海号被敌人夺去,庆幸的是,船上已无火药,敌人抢了艘空船。

但三艘蒸汽船趁机进入内海,轰得沿海诸城一片废墟。

就在因双方兵力太过悬殊,且龙游军的火器已不足,洛白等人陷入苦战之时。

半夏带大军成功登岸,携大军和大量火器来援。

更巧的是,半夏与台州新军的战舰,刚刚登岸就遇到台风。

虽然我军损失颇重,但敌人的损失更大,因为他们集结了大量战船去打台州海军,结果全部葬身台风之中。

千百年来,倭国利用台风抗敌,多次将强敌阻之海外。

没想到这一次却弄巧成拙,台风未能阻止敌人,反而将他们的战船卷进风暴里。

倭海军大将,在看到倭战船被风暴撕的支离破碎,而敌人已全部登岸之后,就挥刀切腹自尽了。

当半夏和沈秋阳的大姐,沈秋林带着台州新军杀到京都时,一解洛白和高明因火药不足导致的攻城危机。

大军杀进京都,洛白顺利杀进倭王宫,那倭王与高句丽王不同,没找机会逃,而是穿上武士铠甲,与洛白对战。

结果不必多言,就倭国的刀剑,早已无法跟大夏的钢刀比。洛白一刀就将倭国王的宝刀斩成两截。

第二刀就将其头颅砍下,那倭王头落,眼睛还是睁着的,眼神中透着不甘和不解。

半夏在宫中搜到倭王后和倭王子,那王后本以为要受辱,正要带着王子一起自尽。

结果看到来的是一个女将领,手中的刀一时未落下,就被半夏夺了。

沈秋阳在海上截到一艘王室出逃的船,船上是一个年长的公主。

那公主先是示弱以战俘的身份登上蒸汽船,尔后展现不凡武艺挟持了沈秋阳,砍伤沈秋阳后,要夺船打回京都。

最后还是红袖利用刺杀的剑技,与之缠斗良久,才将其击杀。

此事传到洛白等人耳中之后,几个将领商量对倭王室的处置,都觉得倭王室成员,不会像高句丽王室那样甘于认命。

他们会想方设法,逃跑、复国,甚至送到燕京也会是个后患,他们若在燕京闹事,或是学我大夏技术,再回倭复国……

毕竟之前有不少士族与倭有勾结,将他们带回燕京,就是个隐患。

即便我大夏强盛之时,他们示弱,但百年后千年后,他们只要抓到机会,一定会复国……

高明建议将倭王室全部灭族,永绝后患。

沈秋林建议请旨陛下,由陛下裁决对倭王室的处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