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火车 (第1/3页)

天竺灭国的影响比高句丽和倭国都要大的多,整个大夏上至公卿下至走卒。

不论是皇宫内院,还是街头巷尾,甚至是山村海外,随处可以听到议论天竺的话题。

原因很简单,高句丽和倭国在百姓眼中,是穷寒之地,还不如大夏的漠北岭南好。

而天竺不一样,那里是佛居之地,黄金铸城,香料遍野,遍地都是财富……

天竺已经成了大夏的一部分,那是不是能去天竺淘金?

当那批恩科官吏到达天竺,待他们反馈的消息回来,报纸、杂志以及水手们口口相传

天竺越成了淘金圣地,那里的香料不要钱一样,水稻一年熟三季,水果多的当地人都懒得做果酒,任其烂在枝头……

送恩科官吏的船返回,船上所有水手人人都采了几大包香料,回来个个都了笔小财。

一时想往天竺的人更多了,李凌薇特地让余飞龙统计天竺人口,现目前的天竺还没像后世那样,人口大爆。

并且因为那里夏天极长,而阶级分明,低层贱民挤居在破旧街巷,而当地人人信佛,生病就求神,却不好好问医。

导致当地时常有瘟疫爆,人口并不多。余飞龙几乎每一份折子都在吐槽,非常后悔镇守天竺,真应该让莫天寅和秦姝两口子留下的。

因为现在没啥仗打,该杀的人已经杀完了,大夏军不杀不闹事的僧侣,不破坏寺庙和佛像,不屠城,不杀底层百姓。

而在天竺占有很大一部分话语权的竟然是商人!

这些商人现随着大夏人的到来,他们的生意能做的更大更强,竟然率先站在大夏这边。

余飞龙鄙视眼中只有钱财,没有国家大义的商人,可这些人的站队算是帮他快稳定了内乱。

导致那些皇族贵族被杀后,余下的主战派想组织人反抗,却没多少百姓愿意追随。

而他们的财富都被大夏军没收,商人的倒戈让他们没了建军的军费。

再加上大夏军的实力太强,海中有战舰,6地有火炮,士兵有火铳,不论哪一样,都让天竺人无法反抗。

他们唯一强大的就是坐骑,有一支象兵,士兵骑着大象手握长矛杀敌。

这是天竺皇室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可在大夏的火炮面前,象兵也没用了。

因为火炮一响,象就惊慌,杀死的敌人有限,还极易踩踏死自己人。

就算把象的耳朵堵起来也没用,那火炮一炮就能将一只猛象轰翻……

就这样,本以为内乱会花个三个时间来平息,结果才几个月,余飞龙想找仗打都找不到。

不光天竺安份,那之前野兽一样闹事的西域三十六国,如今跟三十六只鹌鹑一样。

余飞龙现在天天要做的事,竟然成了治瘟疫、给贱民重新上户藉分田地、治理强伽河、采矿、种植橡胶、香料和水稻……

特喵的,我堂堂一个征西大将军,现在净干季相该干的活!

余飞龙欲哭无泪,想在奏折上打动李凌薇,准他接着为大夏国开疆拓土,而不是在这里干着琐碎的活。

李凌薇当然不同意,别看余飞龙在天竺,天竺一片太平。但凡余飞龙带着军队离开,那里绝对会再次内乱!

就连小小的高句丽也一样,没个十年,想让当地人彻底归夏,是不可能的。

幸好余飞龙的夫人是个温柔明事理的,一直默默劝余飞龙,不要总去征战,代陛下经营好天竺,才是大功一件。

随着天竺这边一船又一船地粮食、香料、宝石、珍珠、黄金等特产运回大夏,大夏与天竺的商贸空前繁荣。

吸取陇右的经验,李凌薇没执行单纯的移民制,而是土地租赁制。

即国内的大商户,可到天竺、西域各国租赁土地,以十年为期,或种植、或生产、或开采。

这样一来大商户会自己带人到海外,即不用朝廷出移民安置费,还能充盈国库。

吸取殖民制的不足之处,加上终级目标是汉文化统一天下。

李凌薇再三告诫余飞龙和莫天寅,不可欺凌外族,不可在天竺和西域横行霸道,要将这些领土当成大夏领土一样治理……

就这样,大夏国开启一大半年热热闹闹的,海外领地租赁活动。

有钱的官员、商人租赁土地,底层青壮报名参加出海工作,朝廷则收了一大笔租赁金。

李凌薇打算用在西域修路上面,只有往西域的道路修好了,才能彻底将西域三十六国和天竺,纳入大夏的版图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