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余波 (第1/2页)

在瑶光殿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王贵妃是既喜且忧,喜的是自家祖父打了胜仗,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一回;忧的是自家如此高调,又会惹得一身骚,那些见不到自家坐大的人们肯定会下场的。

对今后的担忧压倒了自家打了胜仗的喜悦,她开始担忧另一方可能的报复。

王贵妃感觉有些焦躁,她开始坐立不安,一开始她只是在座位上站起又坐下,到后来直接下了椅子,开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皇太子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他没有去看正在面前烦躁地走来走去的母亲,只是一直握着自己的双手。他明白父亲对自己的真实态度,也知道自己目前的情况十分糟糕。

经过这么多事件,他根据目前的情况以及多方分析,自己如果真的如之前所想的那样放弃储君之位,那么下一步,他那位亲爱的同父异母兄长肯定会用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将他处死吧。

虽然他的性格温和,但是皇太子并不想死,也不想害得自己母亲家人遭受不幸。所以他也必须打起精神来,必须带领着他们出战。

这是另一起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是他却无法准确判断出准确的敌人。因为那些人都隐藏在笑脸面具之后,没有暴露之前,谁也无法知道那些人到底是支持哪一方的。之前他身边就爆出有一个跟随东宫十多年的宦官实则是齐王那边的探子的事情。好在王贵妃素来多疑,对于有机密事务商讨之时都喜欢躲进密室,使用自己的贴心宫女素娥,所以重要的计划没有被偷听了多少。

其实从小到大,他是有些羡慕素娥的,因为素娥可以整天待在母亲身边。虽然母亲待她一样严厉,可是却有那少见的默默温情。和他不一样,母亲见到他的时候,总是一副“快去学习”“不许给我丢脸”“果然是那个人的血脉,真是让我恶心”的表情,令他十分伤心。

偶尔有一两次得到她的欢心的时候,她总是会说“不愧是我的儿子,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像我”。

当然被骂“果然是那个老不死的儿子,做什么事都和那王八蛋一模一样”的时候更多,但是他左看右看,都不觉得自己像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为什么孩子必须像父母呢?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谁也不像?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刻板的想法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但是他又不得不按照她给自己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有好几次他都想到一死了之,因为自己是他们最重要的筹码,如果自己这个皇族血脉不在了,那么所谓的王贵妃一派也就会自动瓦解。当然,敌对的姚淑妃也是这样,如果齐王一旦死去,那么对手也就没有了最重要的核心。

皇帝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并没有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娶妻。但是双方都害怕出现意外而导致绝后,都给他们找了一些侧室以求开枝散叶。

现在不管是皇太子还是齐王都是好几个孩子的父亲,当然,对手在保护己方核心人物的同时,也有暗中命人刺杀。皇太子已经遭遇了无数次的下毒,无数次的偶然“意外”,当然还有之前的坠马事件,甚至在举行祭礼时还遭遇过刺客的公然刺杀。

王贵妃也不是什么善茬,她也曾经干过类似的事情,不过目标对象换成齐王。所以某种意义上,他和齐王算是难兄难弟,但是他的哥哥似乎将一切的原因都怪到他身上,对他恨之入骨。

这也是让他改变主意的原因之一。因为退让不会让对方放过自己,只会更加增长敌人的气焰。小时候教书师傅告诉他的“六尺巷”原则并不适用于你死我活的争斗,因为只有自己讲礼义廉耻,对方则是刀枪剑炮,那是根本打不赢的。

之前他的母亲一直认为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腐儒把他这个皇太子给教坏了,但是目前他的几波操作倒是有点让王贵妃对他有所改观。但是皇太子还没有真正下定决心,他只不过是被对面推着走,推着成为他们的敌人,推着不得不应战。

如今他的曾外祖父打赢了这场内乱,但是却将他们一派推上了风口浪尖。先,他的皇帝老爹肯定对这事有意见。因为他既不乐意看到王家得势,又不想还都长安。

父亲只想维持现状。

这一点他看得非常清楚。

其次,那些朝中的大臣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们整天想着的,就是如何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嘴上满口诗书礼仪,动辄以百姓安危为重,但是实际上却丝毫不在意人民的安危。之前他主持的那场洪水赈灾都已经看透了这些人的嘴脸了。

其中一方是被民间抨击为奸臣的派系,另一方则是自认为是清流孤臣。啊,说到这里他就很想吐槽,那些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只忠于皇帝的孤臣的人,为什么也是结党营私、成群结队地出现啊!

两派人一直吵,说赈灾和救民。先是清流一方指责奸臣那一方,只顾自己前途,不顾百姓死活;但是要清流那边拿个章程出来,他们却又支支吾吾地什么也说不上来。

最后他的皇帝老爹将这件事交给了清流去做,而那些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粮,驱赶灾民。

和那些奸臣做的事没两样啊!

从这时起,皇太子就知道了,不管奸臣还是清流,他们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不过是所谓奸臣过于重利,对外宣传过于不够重视,乃至于着了那些清流的道。而那些清流,个个嘴里仁义道德,但是却过于说的天花乱坠,实际上本质上和奸臣没什么不同。

这些人,只要一领会到皇帝的意愿,就是像围着一块腐肉飞舞的苍蝇一般围着所要打击的目标转,直到对方彻底失势。

不过这招对在朝廷里任职的人才有效。你看那些藩镇,那些占领长安的叛军们,有哪个是理过他们的?

不多久,只要这些随风摇摆的墙头草领会了他父亲的真实意图,那么外曾祖父便会被弹劾的奏章给淹没了。

其三,姚淑妃的新一轮暗杀。

这一点是想都不用想了,肯定会生的。之前潜伏在他身边的那个小宦官被揪出来的时候,他还真心实意地伤心了好久。怪自己将对方当成是自己人,可是对方自始至终都是想要至他于死地。

他还记得那一天,大雪纷飞,但是这一天是处死奸细的日子。

皇太子穿过了好几道走廊,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刑场。因为这件事是生在后宫之中,所以是由宫里来处置犯事之人。

那时候的皇太子还很天真,他走到即将要被处死的小宦官面前,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已经被拷打得没了个人形的少年说“人各有志,也各为其主。我不过就是为我的主子卖命罢了,没有什么理由。”

这个坐在地上,满脸血污的小太监眼睛一翻,靠在身后的那个小木桩上,缓缓露出了一个带血的笑意。

“殿下,皇太子殿下,我算是看着您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只能说……您不适合那个位置。”

“很不适合……您太天真,太仁慈了。而能够坐上那个位置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