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夜观天象

好书推荐: 贞观小驸马

这天,张居正刚在文渊阁的书案前坐下,便收到了住在老家的夫人王氏的来信。信中说他的父亲张文明葬期定在4月16日,全家人希望他一定回来主持葬礼。又说他的母亲身体尚健,儿孙们活泼可爱之类的家常话。

自从“廷杖”实施之后,朝中大臣们果然老实了许多。李太后、万历皇帝和张居正耳根清静,心情愉悦,日子过得很舒心。

张居正才说痛痛快快地过几天舒心日子,夫人的信又象一块乌云罩在了他的心头,他不觉眉头一皱。

然而,按当时的湖北老家惯例,对父亲尽孝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他不能再犹豫。如果再不回去,朝臣非议不说,就是家乡父老乡亲也会用唾沫将他淹死。况且,他对父亲有着很深的感情,再不回去,他的良心也会受到深深的谴责而心神不宁。

他当即写下奏疏,请求皇上放归回乡安葬。

万历仍不放行。心说张辅的事也太多了。但也只是心中想想,不便表露出来。

张居正又屡次上疏,话也说得极为恳切“死者不可复生,臣岂不知今日之归,无益于臣父之死?且深施恩泽,遣重臣代为营葬已为古今极致。居正唯求一睹父棺,以了此念耳。若夙念不遂,虽强留阁中,而心怀郁结,形神忧思,亦不能专志一念,运筹于国家大事。如蒙垂怜,予臣数月之假,臣私念既遂,志意得抒,唯一心一意,终身侍奉,虽万死无憾——”

万历见张居正归心似箭,话语恳切之至,令人感动。如果再行阻拦,也无益处。便与李太后商议后便准其所奉,但限令他5月中旬赶回京城。又特敕手谕,赐路费银两,以表圣意。

3月21日午后,张居正专程到文华殿面辞。君臣又少不得互相安慰、叮嘱一番,依依不舍地洒泪话别。

临行前,万历又亲遣司礼太监张鲸,在京郊的真空寺为他饯行。文武百官一律出郊远送。

张鲸代表万历和慈圣皇太后,赏赐给张居正甜食、点心及数百两纹银,以备途中赏人。还传慈圣皇太后的手谕说“先生南归之后,皇爷无所依托,到家事毕,勿要待人催取,早早还京。”

张居正眼含热泪,点头应允。待一场场面宏大的送别酒宴之后,张居正与百官拱手话别,又对吕调阳、张四维二次辅详细抚慰、关照之后,便在喧天的鼓乐声中,踏上了漫漫的归乡之途。

张居正埋葬了父亲,本想在故园陪着母亲多住些时日便一同进京。没想到,万历催他回京的信急如星火,一封接着一封,张居正恐老母亲途中受暑,便在请示万历后,派太监魏朝留下来陪伴母亲,自己乘轿只身返回北京。

在他返乡的日子里,文渊阁便冷清了许多。万历皇帝下令给文书房官员,重要、紧急文件、奏疏一律遣快马送往湖北江陵,让元辅张先生亲自审阅、处理。不太重要的即放在他的书案上,等辅返京后处理。这样一来,次辅吕调阳、张四维就清闲了许多。

在其位,谋其政。时间一长,二人虽然清闲,但也隐隐产生了一肚子不满。按说万历已经16岁了,朝中政事自己也该有些主意了,可他还像依赖保姆似的依赖着张居正,大小事宜还非得这位辅大人点了头才算数。

张居正一走,万历就像丢了魂儿、没了主心骨似的乱了章法。

文渊阁中,没了辅还有次辅呢,可万历对他们二人的办事能力似乎连想都没有想过,这样一来,二人就觉得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二人越想越窝火。

吕调阳本是忠厚之人,经张四维冷嘲热讽地一刺激,便感情用事,索性称病致仕回乡去了。阁中只剩下张四维一个人。

张居正回京后,虽对吕调阳的离去有些惋惜,但其本人退意已决,无可挽回,便奏明万历,将张四维提升为唯一次辅,后又以加强内阁为名,调马自强和申时行入阁。

内阁官员配备齐全,张居正就重新开始了他的改革大业。自从“夺情”留任的风波平息之后,张居正从老家葬父归来,尚对朝中官员耿耿于怀。

尽管对吴中行、邹元标等5人实行了廷杖的酷刑,他知道这批人表面不再说什么,内心里却仍在嫉恨自己。一遇合适时机,他们又会兴风作浪。张居正便在心中谋算好,伺机对这批人狠狠打击,以达到除恶务尽的目的。

按惯例,万历5年应该考核京官。张居正寻思,必须在这上面做文章方能借题挥,清洗掉这些奸佞小人。

考核京官的前3天晚上,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东南方向升起,炽烈如电,雪亮耀眼,绵亘了大半个天空。百姓纷纷议论,恐是不祥之兆。张居正抓住时机,请来了懂星象的道人,请解星象。

那空空道观的道士名叫普慧,是京城周围很有名气的星象家。普慧道士摇头晃脑地说“贫道夜观天象,见彗星从东南方突兀升起,横亘于天。且光如烈日,久不消失。此乃不祥之兆,近来必有妖异出现。”

张居正装作很虔诚地问“请问大师,妖异应在何处?”

普慧“豁啷啷”摇了一阵竹签,答道“据贫道观察,妖异不在天灾,而在人祸。”

“请问大师,祸应在什么地方?”

普慧环视了一下左右,小声说“应在皇宫不远的地方。”

张居正又问“大师能否再说得详细一点。”

普慧道人有点不耐烦地回答“天机不可泄漏。贫道再无可奉告。”

送走普慧道人,张居正拜见了万历皇帝。将道士的话加油添醋地转达给万历。

万历问道“依元辅先生看,灾祸可能应在何处?”

张居正仰头思索了一刻,说“恐怕与反对我夺情的人有关。虽说对那5人实行了廷杖,可那是一大批人啊。虽说表面这些人老实了,但好多人心怀不满,还想伺机反扑,皇上对此不能不察。”

“依元辅先生看,该如何处置呢?”万历诚心诚意地问。

喜欢廉官赵南星传奇请大家收藏廉官赵南星传奇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