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气急败坏

看完疏奏,万历气得浑身哆嗦,他“啪”地一声,将景德镇烧制的的花瓷水槽摔得粉碎。“来人!把那个胆大包天的雒于仁给我抓起来!”

当时张鲸在场。他小心翼翼地劝道“皇上息怒。那雒于仁虽说可恨,但过两天就是春节,皇上不能伤了龙体。我看不如容他两天,过了节再抓他不迟!”

“真.....真......把我.......气死了!”万历脸涨得通红,气急败坏地说。

过了春节,万历虽然歌舞升平地过了大半个正月,但他却没有忘了同雒于仁算账这回事。他在毓德宫召见了内阁辅申时行,将雒于仁大骂了一顿。尔后,同申时行商议如何处理这件事。

万历主张把雒于仁抓起来,打入死囚牢,待审问清楚后,将他斩示众。

申时行一听急忙拦住说“皇上息雷霆之怒。雒于仁冒犯皇上,确实可恨。可为这件事判他死罪似有不妥。今年好几个省都闹了旱灾、虫灾,有的地方颗粒不收,老百姓遭了饥馑。当初,皇上下诏书征求朝中百官意见和建议,目的是让大家献计献策,让国家早日繁荣富强起来。如果大臣因为给皇上提了逆耳忠言就动辄杀人,朝中百官必然不服。这样下去,谁还敢提意见呀?也显得皇上太没肚量,请皇上三思。”

“像你这么说,如此张狂的家伙,不给他点厉害尝尝,岂不是太便宜他了?”

申时行沉吟了一下说“当然不能就此罢休。依臣之见,不如将此奏疏压下来,勿交六部讨论。皇上可签谕旨,将雒于仁教训一番后,令其致仕(退休)。这样不是两全其美?”

万历听了,有几分不情愿地说“也好。不过便宜了这家伙。”见万历终于答应对雒于仁“宽大处理”,申时行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在春节前“皇上要治雒于仁死罪”的消息,早已传得满城风雨。自己再不拦住,雒于仁就死定了。

文武大臣对此颇不以为然。因为,皇上下了《罪己诏》,就是表示诚心诚意地听从大家的意见和批评,有人敢于揭皇上的短,谋划治国良策,是有功而不是有过。即使言辞尖锐一点,也应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如果一听逆耳之言就跳,将上疏的人立刻治罪,那么,偌大的朝堂几百位文武大臣,谁还敢说真话?

堵塞了言路,国家要实施展振兴,不就成了一句空话?皇上日后还怎如何取信于民?

大臣们群情汹汹,齐聚内阁,一致要求申时行保护雒于仁。申时行虽然久居官场,老奸巨猾,但他也掂得出这事的份量。如果不听从众人意见,不能保护雒于仁,他就算得罪了大家。他自然懂得众矢之的的滋味。

见一惯脾气暴躁的万历点了头,他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申时行将雒于仁召到内阁。

“罪臣雒于仁拜见辅大人。”雒于仁嘴角上挂着一丝冷笑说道。

“知道我请你来有何公干吗?”申时行面无表情地说。

雒于仁用戏弄的口气说“我想皇上可能是采纳我的意见,从今以后戒除这四种恶习。那我代表大臣和众百姓们感谢皇上、辅大人了!”说完,深深做了一揖。

见老于世故的申时行默不作声,他又用酸溜溜的声调说“其实我说得是好意,都是振兴国家的大计。皇上只管诏书实行好了,不用专门来感谢我,给我什么褒奖或荣誉……”

雒于仁刚来,申时行就看出他没有接受批评的诚意其实是他没预料到这样强硬顶撞皇上、辅的危险性。如果预料到的话,他不会如此猖狂。

但他用力压下涌到嘴边的话,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不料这家伙竟然不知好歹,登鼻子上脸,简直无耻之极。至此,申时行的忍耐力达到了极限。他把桌子一拍“呔,大胆雒于仁,放肆!”

雒于仁预料中的事果然生了。

申时行此时早已是满面愠怒。他大声斥责道“雒于仁!你竟敢嘻皮笑脸戏弄本阁!要不是我在皇帝上面前为你说话,你早锒铛入狱了!”

雒于仁此时收去了戏谑之意,正色说“于仁自从冒死上疏,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还是那句话我先给皇上和你们讲道理,看能不能讲通。实在讲不通,以我的性命,唤醒皇上的良知,从此戒除四种恶习,那也是我雒于仁的造化,也是百姓的福气。怎么,辅大人想拿蹲大牢来威胁我吗?”

申时行本想用几句大话吓住对方,不料根本没收到预期效果。再大雷霆,就完全失去高官应有的形象了。

申时行叹了一口气,用力压下心头的不满。又让手下一名官员为雒于仁倒了一杯茶,用缓和的口气说“皇上这四种病由来己久,我也曾旁敲侧击地劝说过,可没用啊。皇上这种恶习,不可能一朝一夕戒除,切不可操之过急呀。俗话说‘欲则不达’。其实,皇上自身存在的毛病,他自己比谁都清楚。咱们大臣对皇帝上的规劝,还是有个限度为好。你也懂,过了限度,就成了诽谤!你想想,诽谤该当何罪?”

雒于仁接过茶水,口干舌燥的他喝了两口。

听了申时行的话,他一点也不服气“诽谤?什么叫诽谤,无中生有地给对方捏造罪名叫诽谤。客观存在、世人皆知的事,那叫什么诽谤?皇上整天被‘酒色财气’四种恶习牵着鼻子转,满朝文武不是看得清清楚楚吗?怎么,说出来就是有罪吗?”

喜欢廉官赵南星传奇请大家收藏廉官赵南星传奇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