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巧选人才

这些官员接着说“几个不知深浅的狂妄学子,还想给提调大人找麻烦,不知自己吃了几碗干饭。提调大人久经考场、官场,吃的盐比他们吃的米还多,什么事情没经过、见过,还想给大人上眼药,实在是不自量力。还望大人念他们年少轻狂,不要太往心里去。”

南星一听,哈哈一笑“你我都从年少时过来的,一时头脑热,有些轻狂、顽皮之举,也不稀罕。我怎么与他们一般见识呢?况且,南、北方之间的人交往比较少,互不了解也是有的。”

江浙巡抚说“赵大人,恕我直言一般认为,北方人粗鲁、勇武、威猛,喜欢舞刀弄枪,故领兵大将多;而南方人做事细腻,文化水平较高,故文人学士比较多。我这样说,赵大人不会怪罪我吧?”

赵南星说“怎么会呢?大人所说的,也不尽然。北方人武将虽多,但文人学士也不少。过去,南北方人接触少,中间有些隔膜和误解也是有的。”

当地官员设宴招待了赵南星和属员们。席间,大家推杯换盏,甚是热闹。当地官员们的嘴像抹了蜜似的,盛赞南星年轻有为,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南星谦逊地一一谢过。

宴会上,表面上大家还是对他很尊重,你一杯,他一杯,推杯换盏,气氛还算热烈。

席间,他现这些地方官员们,虽然表面对他极尽恭维之态,从心里还是有点瞧不起他。说不定,对他不了解的人,还认为他是靠“后台”等不正当门路上来的呢。

不行,还得在考题上想办法,教训他们一顿,让对方认识到我绝非碌碌之辈,树立应有的威严。要不然,这场严肃的会试也不会太顺利。

翌日,一群秀才、举子自恃腹有诗书、高人一等,一个个趾高气昂地走进贡院。

南星正等着看好戏呢。他站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众人。

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堂前旗杆上挂着一只硕大的摇篮,里面躺着一只布娃娃。学子们十分好奇,便小心翼翼地指着摇篮问“提调大人,这是何意呀?难不成贡院里要求我等带孩子吗?这,我等可干不了。”

赵南星摆摆手说“哪能让大伙带孩子?自从实行科举以来,第三场都是由提调官出题,学子们作答,陈陈相因,特别无趣,而且难以考出实际水平。咱们今年改革一下考试办法怎么样?”

“好啊,年年老一套,确实难出彩。今年改一下,兴许能考得好一点呢。不知大人出什么新招?”学子们踊跃欢迎改革。

赵南星笑微微地看着大家,指着旗杆上挂着的摇篮说“这就是本官出的一道隐形题,答案是经书上的一句话,各位认为怎么样?”

这群人领略了提调大人的才气,再不敢与他较劲。于是,有的皱眉苦思,有的抓耳挠腮。可是,连看带猜半天,也琢磨不出答案是什么。昔日,他们傲气十足。这次,他们算彻底服了气连考题都琢磨不出来,更谈不上答了。

考生中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走出来,作了一个揖,代替大家说“提调大人,前几日我等有眼不识泰山,言语多有冒犯。愿大人海量,饶恕我等这一回。可今天出的题目太难了,把这考法改了吧。要不然,大家都考零分,提调大人脸上也不好看呀。”

赵南星笑笑说“既然这么多人请求,咱就改了它。”

考生们一片欢呼。

年轻人好奇心大,弄不清眼前题目心里终究不踏实。况且,问清了题目,万一日后考试用得着,也好做好精神准备。于是,纷纷央求南星揭出谜底。

赵南星笑了一下说“眼前这个题目,一点也不高深旗杆上挂着那个婴儿娃娃,不就是‘人之初’吗?这可是《三字经》上的第一句啊。”

“噢——”考生学子们和监考官听了,恍然大悟,立时对眼前这位刮目相看,再也不敢藐视提调大人了。

忙完一天考务组织工作,赵南星伏案在烛光下阅读《史记》。过了一会儿,听到“笃笃”的敲门声。南星开门一看,却是一位不之客。

“先生,你找谁?”赵南星问。

“你就是主考赵大人吧?对您,我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只恨无缘相见,今天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来人一见如故,顺口说了以上这篇套话。

南星听了深夜来访者的油腔滑调,心中甚觉不快。他耐住性子问“先生,你是......”

“哎呀,万分冒昧,都怪我,忘了自我介绍。我是都察院御史梁梦寰。我这几天在江南地区巡查赈灾钱物放情况,今天有空,专程拜访你这位大名鼎鼎的主考大人。”

“啊,原来是梁大人,快进来。”南星将来人让到屋里。尽管他不喜欢来访者“自来熟”的做派,自己是朝廷命官,也应该对朝中其他官员保持应有的尊重和风度。

梁梦寰翻翻书案上翻开的《史记》,感慨地说“早就听说先生博学多才,今天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敬佩,敬佩!”

“梁大人,你太客气了。”南星虚与委蛇,他在猜测来人想干什么。

梁梦寰东拉西扯了一通,赵南星用十二分的耐心同对方敷衍着。凭直觉,他总觉得这位饶舌者油腔滑调、虚情假意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东西。南星认为,同一位素不相识的来访者胡扯,不但很累,而且特别无聊。

他索性打断对方的话“梁大人今天专程登门,不是与我扯闲篇来了吧?”

“这......,”在短暂的窘迫之后,对方说话流利起来“是啊,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有事要求赵大人帮忙。”

喜欢廉官赵南星传奇请大家收藏廉官赵南星传奇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