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陈年旧事

“不瞒你说,我这孙子自小也很聪明,久慕你的大名,立志潜心学习,在学业上有所长进。我也常将你的苦学精神说给他听,鞭策他寒窗苦读。这次乡试考中了举人。因无名师指导,今年的会试竟名落孙山。这不,听说你返一阵在家休假,就不揣冒昧,领他拜师求学来了!万望大人不要推辞,在百忙中给以指教,老夫全家将感激不尽!”老先生嗓音洪亮,口齿清楚,头脑反应极为灵敏,颇有仙风道骨之态。

面对老先生突如其来的来访,赵南星有点措手不及。他有几分为难地说“老先生,我是十分爱惜人才。特别是那些爱学习的年轻人.我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只是……我已入朝多年,年深日久,功课已很生疏,怕是……误人子弟……”

正说话间,南星娘几步走进来问“哪儿来的客人?怎么我听着这么耳熟呀?”说完,她们对着老先生左瞧瞧,右看看。仔细地对着老者端详,突然指着老先生说“就是他,没错,就是他!”

南星和家人此时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忙问南星娘。

南星娘就把4 o年前,在南星生前几天,一位中年人送来一袋小米的事原原本本说给了大家。

老先生听着,不好意思地说“几十年过去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接着,他就把那年他正要进城粜米,在街上听人说汝弼的妻子要生孩子,家中只剩二斤粮食,顿生同情之心,当机立断,不再卖粮,将小米推到南星家,以“寄存”为名,给南星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他怕南星一家为这么点小事感激他,便一直没有来东关村。最近听说南星因受坏人排挤、打压,称病回乡,便趁此机会来领孙子李标拜师的来龙去脉述说了一遍。

南星娘一听热泪盈眶说“恩人啊,要不是你那一袋小米,我一家不定遭多大罪昵。后来,我一家找你找得好苦哇。为这事,他爹、他爷把我好骂了一顿!南星,赶快给恩人磕头!”

南星一听,天下竟有这等奇事!便忙要跪下,老先生忙过来拉住南星,嘴里说“一家人平安就好!这点小事,哪能整天挂在心上昵。我今天来,别无所求,

只求你答应收下李标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

“收下,肯定收下!”南星和母亲同时抢着说。

李标恭恭敬敬地跪下给南星磕了头。

从这天起,李标就正式拜南星为师。

真定县境内的莘莘学子们,听说南星收李标为徒,纷纷来到南星家。要求拜师。南星看“呼啦啦”来了一大帮人,成绩良莠不齐,如果按教李标的标准,又恐别的学生难以接受,到头来误人子弟,岂不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于是,他就把要求拜师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按统一标准录取5名学生为徒。他与同学生们整天讲经论道,研究学问。对自己不甚谙熟的课程,就凭着名望,请资深学者来讲课,没多长时间,一所学堂就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第一批招来的学生除了李标,还有高镜源等人。

南星的日常活动就是读书、讲学、劳动,过得非常充实,身体也日渐强壮起来,烦恼和不快已离他远去。他觉得像鱼儿游回了大海一样满心兴奋。只有在这时,他才理解了陶渊明归田园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限欣喜心情,也充分体会到了同父母妻儿居住在普通的农家所拥有的无穷乐趣。他愿意就永远这样走下去,直到走完这恬淡而富有趣味的一生。

吏部尚书6光祖,这几天烦恼缠身,寝食不安。前几天,吏科给事中乔胤上疏皇上,劾奏6光祖和邹元标二人勾结,利用手中权力,滥用私人,专权结党。

内阁长官当时是王锡爵、赵志皋、张位。对这份颠倒黑白的奏疏,内阁没有过多考虑,报神宗同意后三科六部讨论。

6光祖得知此事后,怒火直冲胸膛。按他平时的脾气,他非要闹到皇上那儿,辩个是非曲直不可。经同僚解劝,他才意识到自己现在是吏部尚书,属高级官吏之列,若任意乱来,不但与事无补,惹恼了皇上,说不定还要倒大霉。他这才压下愤怒,考虑对策。

这6光祖是万历初年进士。此人性情耿直,嫉恶如仇。说话办事光明磊落,从不拐弯抹角绕圈子。论起大事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泾渭分明。

在他当河南浚县县令时,曾听人说过这么样一件事在浚县境内,有一个大户人家,姓卢名冉,家中很富有,平时喜欢吟诗赋词,卖弄点文才。有一任县令在皇粮国税之外,又私自加派了一些钱粮。这卢冉也是性情耿介之人,虽说家中富有,合理的负担他一分不少,不合理的他一分不出。还串通几个乡的农民“抗税”,致使该县令搜刮钱财的阴谋难以得逞。县令恼羞成怒,派人把他逮起来押进大牢,隔三差五施以重刑。

此后的几任县令为避嫌疑,谁也不肯为卢冉平反冤狱。

6光祖上任后听说此事,马上查阋了他的案卷,上报州官后为其平反昭雪,无罪释放。有人背后说他与卢冉非亲非故,却敢为他翻案,必是贪了卢的钱财。6光祖对此毫不畏惧,他针锋相对地说“对于卢冉一案,我只知道他没有罪,却不知他家贫穷还是富有。”

寥寥数语,使在背后攻击他的人再也无缝下蛆。万历皇帝曾经把一些耿介清正之臣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其中就有他的名字。在“6光祖”三个字下面,亲笔写了“清正”二字。6光祖升为吏部尚书,就出自万历的谕旨。

喜欢廉官赵南星传奇请大家收藏廉官赵南星传奇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