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颠倒黑白

好书推荐: 贫道真不想收徒啊!

他在李选侍移宫后又了一通议论说“选侍不移宫,非所以尊天子;既移宫,又当以抚安选侍。移宫中各环节必严加看管,无使中官取快私仇。”

杨涟这番话,对“薄待嫔妃”的流言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这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炮制出“李选侍投寰,皇八妹投井”之类的谣言。

这时,窥伺良久的邪党官员贾继春感到这正是攻击末东林党的良机,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上疏内阁,责怪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于新君即位之初,引诱新皇忤逆先皇,逼逐庶母。

他还列举明孝宗不罪万贵妃,光宗宽容郑贵妃两事,规劝阁臣辅佐新皇,效法祖辈、父辈,对选侍等人给以宽待。

在疏文最后,贾继春更以尖锐激烈的言辞写道“而玉体未宽,爱妾未保,忝为臣子,夫独何心!”

贾继春是个阴险狡猾之人,口头上极力为李选侍的行为辩护,背后却打着巧盘算。

他想这篇疏文一上,可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其一,在移宫之初,辅方从哲曾有让李选侍暂缓搬迁之意,他这样说可以取悦于方从哲。日后对自己升迁可能有好处;其二,对东林党人是一个迎头痛击,他知道在“移宫”中杨涟、左光斗出力最大;其三,他为李选侍等人辩护,必然受到嫔妃、太监们拥护,使自己的势力更加壮大。

然而,他费尽心机,却并未收到所期望的效果,反而招致了东林党人无情的反击。

此前,方从哲虽说过可暂缓移宫的话,但各党派间门户成见已深,特别是东林党人势力不断扩大,他也不敢过于袒护李选侍及其追随者。

当随着移宫既成事实,这场风波渐渐平息。不料,却在斜刺里杀出个贾继春来,造谣生事,挑起事端,这还了得!

给事中周朝瑞马上上疏反击贾继春,对他来了一顿迎头痛骂,把他说成是奸党从中捣乱。

正处于兴奋状态的贾继春,对此挑衅岂肯善罢甘休?又马上动手,写了一篇疏文进行反击。疏文中写道“伶仃之皇八妹,入井谁怜;孀寡之未亡人,雉经莫诉”等句,以宫外的道听途说用骈句形式加以宣扬。一时间,宫内外沸沸扬扬,有人竟把这两句奉为世间名句。

看到贾继春凭道听途说,妄生谤议,左光斗早已怒不可遏。他不能再允许这些家伙对朝政说三道四,恣意谈论了。他要揭露事实真相,使坏人的谣言不攻自破。

于是,他在当天晚上,写了疏文,把“移宫”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皇八妹投井,选侍上吊之类纯属谣言,无中生有。

新天子熹宗(朱由校)看后,极表赞同。专门写了手谕送内阁,备述选侍凌辱圣母及要挟传封皇后,阴谋垂帘听政之险恶用心。

方从哲看到这道手谕之后,想息事宁人,正要下。熹宗不允,又降谕数说选侍罪恶。手谕中说“选侍前因殴崩圣母,自度有罪,每使宫人窥伺,不令朕与圣母旧侍言,有辄捕去,朕之苦衷,外廷岂能尽悉?朕今罢免选侍称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

熹宗手谕下之后,杨涟亦上疏皇上,述说移宫始末,让皇上追究“选侍上吊,皇八妹投井”之说从何而来,对造谣生事者严加惩办。最后说,此事不弄个水落石出“恐酿今日之疑端,流为他年之实事。”

熹宗下诏特别表彰了左光斗、杨涟,并表示要严谴贾继春。内阁次辅刘一燝忙为贾继春说好话,才没有过分惩治他。

然而,贾继春自知继续留在朝中,必然遭到东林党人更加猛烈的攻击,便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托内阁和吏部的人帮忙,调任江西省巡抚。

贾继春是个极不安分、喜滋事端的人,到江西没多久,他就又写了一篇疏文,恶毒攻击杨涟同司礼秉笔太监王安勾结,妄图把持朝政,搞乱朝纲。

杨涟听说这件事之后,心中非常气愤,上疏要求辞职还乡。

熹宗接到杨涟的辞呈之后,下诏对杨涟的忠诚耿直之举大为褒奖,并狠狠地将贾继春批驳了一顿。

贾继春听说后洋洋得意地想,《神童诗》里说“他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果然如此!尽管自己疏文中说的不是实情,系暗中编造而成。虽然那些事子虚乌有,但有同党作后盾,再加上自己笔锋优美、犀利,不信斗不过他东林党!

熹宗本想留用杨涟,但因外面流言太多,便准许杨涟暂回原籍,先躲避一下风头再说。

不甘失败的贾继春听说杨涟辞职还乡,心中窃喜。便又幸灾乐祸地写了一篇疏文交内阁,又把一些荒诞无稽的流言写进疏中。其中有“威福大权,莫听中涓旁落”一语。

司礼秉笔太监王安看到疏文后便直接送给熹宗,激起熹宗愤怒,并严旨切责,命贾继春解释明白是什么意思,远在江西,不安心履职,却热心造谣生事,用心何在?

贾继春接到圣旨后,立刻慌了手脚。悔恨自己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然而,他眼珠一转来了主意。他忙不迭地向皇上回复,诚恳地认罪,说他以往疏中所说的的事,纯粹是道听途说,无中生有,罪该万死。

他本想主动认罪,换取熹宗的同情心,免他的罪错。谁知,熹宗皇帝早恨透了他,恨透了李选侍及其追随者。所以,他的哀求没有起到丝毫作用。熹宗决定给他一个“除名永锢”的处分。

邪党头目们纷纷出来为贾继春说情,熹宗毫不动心。一般来说.受到“除名永锢”的处罚,如无特殊契机,便与仕途绝缘了。然而,4年之后,他却被权监魏忠贤以中旨召复原官,并与杨涟等人又大打一场,弄得朝政混乱,生灵涂炭,几乎葬送了大明的基业——这是后话。

喜欢廉官赵南星传奇请大家收藏廉官赵南星传奇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