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古今奇谈 (第1/2页)

“皇上,联合国中有五个常任理事国,

也是四百年后世界上最强大的五个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一个。

他们同时也是联合国的筹建国,拥有一票否决权。

但他们也要无条件的服从联合国安理会做出的决议,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同时挑战两百多个国家。

但历史上也有个别自大无知的国家与联合国对抗。

但他们往往会同时受到众多国家起的封锁和制裁,甚至是武力干涉,往往他们的最后结局都会很惨。”

朱喜明努力用自己本就掌握不多的知识,去说服眼前这位只相信强权统治的一代帝王。

“你说的这个还差不多,也就是说你的那个时代和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差不多了?”

崇祯展开了他做为帝王的丰富想象力,对照历史后他才点头表示明白了。

朱喜明接着说道:

“我的那个时代,人人都会接受义务教育,人人都会写字读书,人人都可以自由的讨论国家政事。

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四百年后的法院和朕的大理寺还有刑部是一样的吗?”

崇祯继续以古为鉴对照理解。

“是一样的,但后世治国理政都是依法治国。

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触犯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就连国家相、总统都必须要遵纪守法,否则也会受罚入狱。”

朱喜明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开始向崇祯这个特权派进行思想灌输。

“这法律又是谁来制定的,他哪来的那么大权力去处罚国家的上位者?”

崇祯对朱喜明所说的这一点十分质疑,心中甚至很是反感。

“法律是由国家议会制定的,议会人员是由百姓选举德才兼备之人组成的。

法律是由专职不受外界干涉的部门专职执行的。”

朱喜明对这个也是一知半解,就努力向着民主方向引导话题。

“国家所有的官员都是议会选举出来的,包括议会自身也是选举出来的,四到五年都要重新选举一次。

没有人能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部门长期做官,所以也就没人有能力去违抗法律。”

崇祯抿着嘴想了一会后,点头表示他听明白了,至于他懂不懂其中的道理就是另一回事了。

朱喜明又接着说道:

“在我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已经有十多亿多人口,遍布全世界。

大家一日三餐都能吃的很饱,并且吃的也都很好。

每个人一年四季还都会买很多各式各样色彩繁多的衣服。

我们住在钢筋水泥做成的房子里,安全又舒适。

出行有自行车,汽车,火车,地铁,飞机很是快捷便利。

农田,耕作的人也很少,基本上都是使用大型农机具。

所以我的那个时代马、驴、骡、牛等大牲畜就都很少了。”

朱喜明这时想起自己孩子回老家时,指着一头牛高兴的喊大马时的场景,心中觉得好笑。

“哪里来的那么多土地可以供耕种?

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粮食来供养十几亿人口?”

崇祯对朱喜明的这个叙述同样表示严重怀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