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百日检阅 (第1/2页)

朱喜明在新军训练和火器局生产步入正轨后,他又将精力放到了医务兵培训上。

他知道战场上的及时救治,不仅可以减少战斗减员,还可以极大的缓解士兵们的后顾之忧,提升军心士气。

朱喜明没有特意扩招医务兵,而是命令从每个连队通讯警卫班中,抽出两名士兵接受战场急救培训。

朱喜明先是从各勤王军中请来,有着丰富战场急救经验的三名老军医,又向崇祯请旨要来了两名太医院有急救经验的御医。

朱喜明还根据后世的消毒杀菌技术,烧制出了浓度大约在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酒精,用来给伤口和手术器材消毒。

还额外配给各营在作战时用来动火攻。

他请汤若望结合大明现有急救技术和自己的消毒杀菌技术,还有西方的少部分急救技术,编写新军急救手册。

就在这一切都有序开展时,朱喜明却因为长时间熬夜和用脑过度病倒了,连续的高烧不退也惊动了一直在关注他的崇祯皇帝。

朱喜明在御医诊治后不久,崇祯的圣旨便随后而至,命他返回毓庆宫休养一个月不得外出。

朱喜明知道这是崇祯的一片好意,但随着病情的好转也让他再也无法忍受躺平的生活了。

在多次请旨后他才被崇祯允许,提前十日出宫去参加新军考核完成后的百日阅兵庆典。

北京城新军训练场,朱喜明再次站在了点将台上,受他邀请参加的还有毕矛康、孙承宗、洪承畴、徐光启、孙传廷、袁崇焕。

最先接受检阅的是16oo名火枪手,士兵们以营为单位,在鼓声的引导下,分成三排迈着整齐如一的步伐走上了训练场。

一营是第一支上场接受朱喜明检阅的部队,士兵们在距离木靶八十步的地方停下。

每名新军士兵黑黑的脸庞上都带着接受检阅时的紧张和喜悦,双手紧紧握着火器局新打造出来的,被朱喜明命名为《京城造》的燧枪。

在指挥官长短不一的哨音命令下,士兵们熟练的竖起燧枪开始填装定量纸包火药,再用通条将火药铅弹压实,打开引火仓,倒入引火药后举枪瞄准。

在短促的哨声命令下,第一排火枪几乎是同一时刻打响,紧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连续三次轮动。

三次轮动的枪声停止后,世界也突然随之安静了下来,白色的硝烟正将士兵们笼罩在其中,听不到一丝声响,士兵们安静的等待着眼前硝烟的散去。

片刻后,通讯兵奔跑到点将台下大声汇报道:

“报告伯爷,五层木靶全部被击中,无一漏靶,全部火枪已完成三次急射,射中未生哑火现象。”

朱喜明心中暗算,三轮九枪的射击时长约一分十秒左右,便回复道:

“继续检阅。”

通讯兵奔跑着返回队伍中传达继续检阅命令,紧接着就是二营接受朱喜明的射击检阅。

最终三个火枪营都各自完成了射击演示,他们的训练成果几乎相同,朱喜明对此表示很满意。

接下来上场的是3oo火炮兵,火炮是由毕矛康新研制打造出来的,被称为翼飞炮。

翼飞炮是在虎蹲炮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轻型散弹炮,炮重六十斤左右,两名士兵可轻松抬起移动。

但杀伤力却很惊人,六十步内杀伤面可达二十米范围,每营配备这种轻型翼飞炮二十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