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痛定思痛 (第1/2页)

清醒过来的朱喜明再也忍受不住饥饿的痛楚了。

一把就抢过小宫女手中的碗,三口两口就将肉汤喝了个精光。

此后的几日里,朱喜明就在毓庆宫好吃好喝好招待,身体很快也就好了起来。

这一日,杨贺前来毓庆宫参见他。

朱喜明很是漠然的看着这位与自己相处数月,共同在战场上交过命却在生活中难以交心的,大明朝锦衣卫千户沉默多时后,问道:

“耿强、王新、马致远、徐强、赵波,魏氏兄弟和毛先生现在情况都如何了?”

杨贺见朱喜明终于开口向自己问话了,知道他心中一定很挂念几人,便忙说道:

“耿强、王新已经被朝廷削去官身军籍贬为庶民,现在也都已经出了诏狱,被我暂时安顿在火器局,等着听候伯爷的处置。

马致远在此事件中并没有受到牵连,还正常在内廷锦衣卫中任职。

毛先生、徐强、赵波、魏氏兄弟五人,前段时间经南镇抚司锦衣卫汇报,并未在钱塘内县境内找到音信。

现皇上已经下旨命令他们停止抓捕了。”

朱喜明听闻众人都相安无事,便放下了一直提着的心,又接着问道:

“张凤是否埋葬了?”

杨贺听朱喜明提起张凤,脸上也表表露出痛楚的神情,慢慢从怀中取出来一个布包放在桌上,说道:

“这是张凤入狱前交代给末将的,她临死前告诉末将把她埋葬于滦州紫金山旁。

她说伯爷是忠义之人,日后必会常去看望滦州战事中的阵亡将士,如果真有伯爷所讲的后世,她将在滦州等您。

她在狱中自尽后,我亲自带着她的遗体去滦州将她安葬的。”

朱喜明听闻后,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抱头痛哭了起来,杨贺见状也很是悲哀的悄悄退了出去。

朱喜明哭着打开桌上的布包裹,见是在宣府城他买给张凤的饰。

他拿起那只让他与蒙古人生冲突的蓝色珐琅手镯,想起张凤当时的羞涩样貌,心中的悲痛真如肝肠寸断。

片刻后,朱喜明突然现了一个问题,张凤为何会将这些饰交给杨贺保管,而不是交给那些在居庸关内当场表示忠心于自己的其他将士?

她为什么会在临终前告知杨贺来安置自己的后事,并讲了那么多话?

为何孙国梁那里的一千万两存银之事,并没有人向朝廷或崇祯汇报?

回想当初自己在臻子镇那夜,张凤和杨贺二人都红肿着眼睛返回帐中的情景,朱喜明暗想:

“杨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是忠还是奸?”

在朱喜明身体恢复健康的几日后,王承恩和杨贺每日都会来向他讲述这一事件的前后经过。

也会把很多正在生的事情讲给他听,他们都在劝导朱喜明要吸取教训安分守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