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建奴阴谋 (第1/2页)

这使工匠们有了休息和思考的机会,也有了总结经验攻破技术难题的时间。

朱喜明一直很关心,却又迟迟不能攻克的玻璃生产工艺。

终于在吕烈和宋应星的组织下,集思广益研制成功了。

耐火材料、炉温控制、材料提纯、塑形工艺等,一道道让人无从下手的专业难题,都被工匠们一一解决。

珐琅工坊所生产的玻璃制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相比四百年后的玻璃制品也相差无几。

玻璃杯、玻璃碗、玻璃球、玻璃饰品、玻璃灯罩、平面玻璃等制品琳琅满目。

按照朱喜明《回忆录》手册,记述的玻璃镜生产要素简章中,提到的水银融锡法。

玻璃镜的生产制作工艺,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从便携式小圆镜到台式化妆镜。

到大一些的立式整装镜,玻璃镜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

玻璃工匠们还专门为朱喜明,特制了一面巨大的立式整装镜。

是一块高五尺,宽三尺,用金丝楠木做外框金箔镀面,还可以左右旋转。

甚至在做工方面已经越了后世,整装镜的清晰度也是相当的高,可以清楚的照映出身体上的每一根毛。

让朱喜明也是喜不自禁,每天都要对着镜子搔手弄姿一番。

只是由于烧制工艺还是相对落后,因耐火熔炉容量小和炉温的有效控制等问题限制,目前还不能大规模量产。

但这也使玻璃镜这个新鲜事物,在大明国内的价格不菲,成为了赣榆特区创收的一大神兵利器。

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之中,不知不觉再次进入到了,四月底春播的季节。

今年的气候和往年还是一个样子,春寒大旱像诅咒一样,困扰着大明帝国的每一片土地。

辽东沈阳大汗王宫内,皇太极坐在他那铺着白虎皮的大汗宝座上。

正和他的得力大将济尔哈朗、代善、岳托、多尔衮、莽古尔泰和孔有德、尚可喜商议着再次南下入关掳掠。

用来缓解因北方天灾不断,而带来的辽东地区物资短缺,和财货价格高涨的困境。

在议事过程中,莽古尔泰正在表达着自己心中的不满。

“年前明国那个小狼崽子与他们的皇帝闹兵乱,西边的流寇又杀入了他们皇帝的祖陵,杀了人后又是放火又是掘墓。

当时正是我们大举破关南下抢掠的好机会,可大汗您却听从那群汉狗奴才的提议,说什么要用明国的刀杀咱们的敌人。

结果却都让那个没用的明狗朝廷给搞砸了,让我们白白浪费了那次难得的好机会。”

听到莽古尔泰当众骂汉狗奴才,使在场一众汉人孔有德和尚可喜,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很是尴尬。

只有从心里自甘堕落的范文程,面不改色心不跳,站在那里神态自若。

与皇太极亲近的济尔哈朗,见到莽古尔泰竟然当面质疑皇太极,说他前期做出的对明政策是错误的。

“五贝勒所言是否有些太偏颇了?

去年在破关南下时你也见识到了,那支明国火器新军有多厉害。

大汗制定的以汉制汉,以火器对火器的策略,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难道你还要让我们的后金勇士们,去与明国新军那犀利的火器作战,而白白死去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