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双方罢兵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三国凨

洪承畴面对南北两路赶来救援的新军视若无睹,他却选择继续留下来与朱喜明拼个鱼死网破,他不甘心这次举倾国之力的百万大军围剿就这样一败涂地。

他不顾祖大寿和吴三桂等人的极力劝阻,执意不肯就这样灰头土脸的退兵自保。

而只是派出祖宽到华安县一带袭扰破坏,阻击延迟耿强的第二军团进军度。

一面又命令2万博平岭阻击明军与那支兵马的新军师进行决战,不惜一切代价就算拼光了也要将新军师拖住3日。

他还反过来安慰祖大寿和吴三桂等军中将领,只要抓住漳州城内的朱喜明这个犯那他们就安全了。

如果在战场上失手将朱喜明杀了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会率领全军由长秦县和同安县走海路返回南直隶。

等待广东特区内因为朱喜明的死亡而陷入到一片内乱之中,然后再择机挥师南下为朝廷一举铲除叛逆。

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平定大明内乱建功立业,所有人也才会被朝廷封妻荫子传功勋于后世。

但洪承畴此时此刻却不得不放弃所有的幻想,要面对眼前这个残酷的现实了。

他在之前做出的所有作战计划全部失败了,因为那两支新军根本就不与自己派出的明军缠斗。

两路救援新军不顾自己的后方补给线安全,不顾一切的分兵急进,只是一味的向漳州城方向进攻,进攻。

今日午时博平岭方向的新军摆脱明军纠缠进攻到漳州城不足二十里时,洪承畴才又紧急派出大营中的最后3万预备队。

命令祖大寿亲自率领关宁铁骑进入漳州城,准备完成对朱喜明的最后致命一击。

可只用了短短三个时辰,新军的援军前锋就已经杀到了自己大营的一侧,而他的三万阻击大军已经战败后四处溃逃。

洪承畴在明军空虚的大营内身边只有2ooo兵马保护,但他还是拒绝对攻城明军下达撤退命令。

他知道城墙上的朱喜明已经是在做最后的困兽游斗了,自己哪怕是与他同归于尽也要完成大明朝廷的任务。

自己这一辈子算是交代在这漳州城下了,他现在只希望能够生前功勋卓着,不管死后洪水滔天了。

但关宁军的斥候还是越过洪承畴亲兵卫队的阻拦,将新军救援大军到来的消息传给了正在城中指挥围剿朱喜明的祖大寿。

“洪承畴这厮太可恶了,他竟然隐瞒了叛逆援军的到来,把我们这些人都蒙在鼓里。

撤军!命令所有人马撤出漳州城,全都回大营内布防。

如果再打下去咱们的命也就完蛋了,叛逆军队复仇的怒火一定会将咱们关宁军烧的片甲不留。”

祖大寿被这个消息惊的目瞪口呆,紧急下令所有攻城军队停止围剿作战。他要带领所剩不多的兵马撤回去,依靠大营中的壕沟路障与新军对峙。

等待祖宽的兵马全部撤回来后他会与朱喜明进行谈和,到时候关宁军放朱喜明出城活命,朱喜明放关宁军返回北方,从此一南一北老死不相往来。

祖大寿希望能够体面的结束这场该死的乱战,还要留存一些势力回到山海关外自保。

他派出亲兵立即去漳州东城墙上观察,在确定了朱喜明平安无事后才放下心来返回到大营中去找洪承畴算账。

洪承畴在大营之中面对祖大寿的斥责面无表情的不一言,只是命令自己的洪军将朱喜明所控制的东城团团包围,摆出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势。

并且在城下摆放了二十门已经大部分损坏,并且没有弹药的火炮恐吓赶来救援的新军不敢靠近。

因为他已经派去亲兵,给杀到漳州城下的新军送去了书信,警告他们不得靠近被围困的朱喜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