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病榻议事 (第1/2页)

毕矛康伸出他那枯瘦的手握住朱喜明的手,满脸欣慰的看着他开口说道:

“老夫今生能有幸追随伯爷已经是第十三个年头了,亲眼看着您从弱小到强大救国护民建功立业。

我刚开始怕您抢了大明国朱家的江山社稷会致使天下形势糜烂,给华夏亿万百姓带来被战事屠戮的苦果。

可老夫现在却支持您挥军北上一统天下登基称帝,还华夏民族一个太平盛世。

但我反对您去海外的中华洲建国立业,因为这大明国的亿万百姓和万里山河难道就真的不能满足您的鸿鹄之志吗?

所以老夫今日想劝伯爷能改变杨帆出海的想法,不要弃亿万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毕先生,大明是一张已经被前人用墨迹涂黑的纸,而我的志向蓝图需要一张洁净的白纸。

这得天下容易但治天下难呐!如果要想改变大明国积重难返的现状就要完成一场无产阶层推翻特权阶层的血腥大屠杀。

否则是不可能完成大明国内的资源再分配,去救助那些受天灾人祸困扰了十数年的广大底层百姓。

而您这种只换个皇帝的大明国是不会对华夏历史有什么改变的,更不可能完成我再塑中华的终极理想。

这就犹如我拾到一枚鸡蛋,就妄想着蛋生鸡鸡生蛋家致富一般可笑。

而海外建国却可以让华夏的百万移民,在海外中华洲那片陌生的绝境中变得团结互助。

在人们可预见的劳作中收获到对未来的希望,从内心之中更愿意舍弃短视而浅薄的私欲,最终被这种有希望、有活力、和谐、博爱的大环境所感染。

如果未来的中华帝国不能实现我心中的终极理想实现三本主义,让所有的国民都能得到因材施教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那消除特权阶层后的全民福利保障体系也永远不会再有厄运专挑苦命人的悲剧生。

建国初期最极端的情况也可能会使移民们被公正的律法规则所裹挟,被迫共同沿着我所规划的大同理想国度去展。

当海外建国六十年后,第三代中华帝国的孩子们走出校园参加到国家建设中时。

我们的中华帝国就会在海外扎下根基,可以任其自由的繁盛成长。

最终成为这全天下中华文化之正统,各个方面都会引领天下万国万万年。”

朱喜明再次讲出了自己对腐朽的大明国,和对亿万饱受千年愚民思想毒害的士子百姓们的失望,而对自己的海外建国计划却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他坚信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用一生时间打造出来的理想国度,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而在大明国完成一次血腥的改朝换代并终身为其操劳致死,但却终会在三百年一轮回中被另一个朝代再次用血腥的手段所终结。

他不甘心自己穿越四百年时空后努力一生,却只换来中国历史上一个可悲的朝代名称。

“伯爷,您对大明国的亿万士子百姓没有信心,但却在讲述海外建国中用了绝境和裹挟的用词。

您可知一群不愿远离祖宗坟地的人是否愿意被您的绝境和律法所裹挟,可能会与您的鸿鹄之志背道而驰?

老夫认为您还不如在大明故土上徐徐图之,如果您感恩大明皇帝的知遇之恩也可以暂时分疆裂土全心经营。

现在广东特区上至官吏下至工匠、百姓,愿意与您共同出海建国的人不足三成,就连最忠诚的新军将士也不足七成。

您在大明国创建特区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了,这段时间追随您的工、农、商、学、兵都从中受益颇多。

听闻就算只是在特区工坊中劳作三年的工匠就已经攒下了白银百两的丰厚家资,更有从军十年的新军将官凭借战功甚至攒下了白银千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