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谁来当皇帝

隆庆帝心里有数,这些王爷及其子孙没有一个成器的,相互不服气,如果立了其中一个为储君,其他的必然不服而生乱。那么,一场夺嫡之战不可避免了。

他说“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搞建设不行,搞破坏准行。如果立了一人为储君,其他的就会联合外面的势力,内忧外患,朕就更危险,不仅危及朕的性命,还会倾倒江山社稷,危害列祖列宗,所以,朕想访察一些贤能之士进宫承继大统,以造福万民。卿乃是三朝元老,见多识广,知人善用,朕就请卿去访察民间大贤大能之人,收到宫中,为朕物色良人。”

陈柱说“臣早知道有这一天,故早就暗中察访,也暗中打听留意合适的人选,听闻南阳王之后裔朱孙某,既贤又能,聪明智慧,有能力又有魄力,待人温厚诚实,礼贤下士,人多对其表示敬仰,现在他是襄州别驾,所在之地,百姓视其为父母官,依靠他,大小事只要解决不了,就会找他解决,他必然会帮助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会请人帮忙解决。深得民心。老臣记得有这样的人。陛下要是召人,心诚则灵,将其收入宫中,是天下幸甚,苍生幸甚,继承大统,陛下幸甚,太祖太皇幸甚!”

隆庆帝问道“这别驾朱孙某是谁?”

陈柱言道“说来话长,简而言之,陛下,当初臣在豫章,常常与朱孙某来往,他是五服亲王之一的后代。当年文皇帝朝见了五服亲王,都分别分封了藩镇,各管一方土地,共同维护国家社稷,南阳王就是文皇帝的从弟。有土地分封,到了第七世,就是朱孙某,南阳王失掉了爵位,所以,朱孙某因封妻荫子之关系,被授予新野别驾。臣和朱孙某常来常往,经常谈论一些治国方略,商量如何造福万民,每每谈及治国良方之时,他没有不知道的,很有才华,也很有见地,头脑聪慧,所谈的内容,都应验了,真是奇人!而且他生性节俭,不浪费,也不恃才傲物,不喜欢奢华的东西,总是朴素无华,交往之人,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所以,他结交的都是各方名士大咖,来往无白丁。所交往之人,也是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有很好的头脑,他的组织能力很强,因为其谦卑,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所以,他的朋友有很多。因此,老臣以为朱孙某可以堪当此任,可以统领天下,不知道陛下圣意如何?还请陛下明示。”

“如此说来,朕以为,朱孙某足以堪当大任。卿即可宣召朱孙某入宫觐见。”隆庆帝说。

“万岁万万不可,陛下不能诏宣召觐见,如果了,就是给朱孙某降祸了,朱孙某就有很大的危险,甚至危及了生命!”陈柱说。

隆庆帝一听,愣住了,心里狐疑,连忙问“为什么?卿,将理由说给朕听听。”

“陛下,现在诸位王爷虎视眈眈,都在觊觎皇位,日夜盯着龙椅,想尽办法早日坐上。天天在棺材铺子里咬牙切齿,恨人不死,就是巴不得陛下早日升天,他们好来抢皇位呢!得到大宝,天下老子第一,为所欲为,就要苍生受苦,生灵涂炭了。如果现在光明正大地出诏书,宣朱孙某觐见,那不是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如果有人妒忌,就会安排杀手在路上埋伏,然后击杀朱孙某于半路上,还无法查找凶手下落,就会坏了陛下的好事,如果朱孙某被害,那么,这大统的安排就付之东流。这可怎么办?本来是要办成好事,结果反而弄成了坏事。本来是要成全朱孙某,结果反而害死了他。陛下的大计就无法实现了,因此不可明诏宣他进宫。”陈柱说。

皇上听了,沉思了半天,看看陈柱,不像是危言耸听,没想到自己周围全是虎狼,就说“卿所说的不错,这个危险和威胁都存在,那么,按照卿的想法,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呢?请详细给朕说说。”

“按照臣的愚见,有一个粗浅的看法,不知道行不行,还要看圣上来做决定,就是施行反问之计。如果用了这条计策,估计就没事了,这条计策是出常规的,但是,越是打破常规,越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后达到目的,获得成功。”陈柱说。

“此话怎讲?卿仔细说来听听。”隆庆帝说。

“就是这样做!陛下随便找个理由,派人去捉拿朱孙某进宫问罪,要对其进行惩罚,将其锁了,明目张胆,众目睽睽之下,让更多的人知道,尽量大张旗鼓,这样,弄得人人自危,清楚了圣上的意思,大家都会纷纷躲避,恐怕引火烧身,惹上祸端,株连下去,人人害怕。这样,就无人敢在半路截杀,如果知道朱孙某被抓,都不会管,因为都恨朱孙某,他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恨不得早点除掉他,刚好借着圣上的手来捉拿,诸位王爷高兴还来不及,巴不得除掉他,除掉他,就是拔取一颗眼中钉肉中刺,感到非常开心。这样,就能确保朱孙某平安抵达,这样目的就达到了,可以让陛下见到朱孙某。这条计策就是反问之计,欲达目的,不直接去做,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容易达到目的。”陈柱言道。

隆庆帝一听,点了点头,姜还是老的辣,想得很周全,真是懂得人心,这样处理,确保万无一失,于是同意执行这个计划。陈柱跪下谢恩,退出去,离开皇宫。

次日,隆庆帝宣旨意,着三百铁骑,带着兵部的火票,立即去南阳捉拿别驾朱孙某到京城问话。浩浩荡荡的队伍,蔚为壮观,带着金锁链,一共九条金锁链,这气派,无人能敌,这些金锁链明晃晃的,很是招人的眼,这阵势,像是如临大敌,这么大的动作,引起朝野轰动,个个都议论纷纷,不知道谁造反了或者犯错了,各种猜测都有,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原来在外当王爷的,都是皇上分封地方,均是皇上的兄弟分藩,各自为据,各守一方,按照皇家的规矩来执行。

去捉拿要犯,携带金锁链,从大内出的金锁链,有了这个,执行官才敢出去拿人,有金链就拿,没金链不拿。

此时此刻,兵部奉差手执金锁链,逶迤蛇形,向着南阳盆地而来,一路引起众人观看,议论纷纷,不知道生何事。

再说那南阳别驾朱孙某,出生时,室内红光满屋,众人惊愕,纷纷高喊“走水了!”然后提着大桶小桶要来灭火,结果一看,原来是朱孙某出生,弄得一场虚惊,不仅如此,室内还有异香,真是馨香之气,久久不见散去。这个地方非常神奇,也无人能解释。

等到朱孙某长大一些了,只见他脸面就像上好的玉石,光滑圆润,看上去是鹅蛋的蛋白一样有弹性,眉毛浓厚,又像两条卧蚕,黑色的,眼睛如凤凰的眼,有神,又有光彩,两个耳垂较大,看起来就是富贵之人,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两只手臂伸长下垂,中指指尖过双膝膝盖,这人乃奇人,有龙凤的样式,有人中高人,像是马中赤兔,让人一见,就印象深刻,觉得这人将来必然不一般,肯定会出人头地。

朱孙某从小就胸怀大志,对人谦恭礼让,对双亲尽孝尽忠,深得父母喜爱,众邻里也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谦卑和孝顺。

因为父亲为官的缘故,也顺利当上官员,他爱民如子,是百姓心目中的好父母官。托他父亲的洪福,他做得风生水起,很受百姓爱戴。在南阳这地方,人见人爱,虽说是地方官,人人视为父母,上到耄耋老人,下到三尺孩童,都喜欢这个人。

朱孙某正在公堂议论公务,突然听报,说朝廷来人,朱孙某一听,觉得很是诧异,这是何故?大惊失色,自己励精图治,并无过犯,为何来人?必有缘故,于是连忙出得大堂迎接来人。

那差官按照命令行事,其中缘由不甚明了,只有皇上和陈柱知道,外人一概不知,只晓得以令而行,不会僭越半分。

差官一到,宣布皇帝口谕,于是赶紧俯伏在地,唯唯诺诺,朱孙某知道这个人带着皇帝的口谕来的,就相当于圣旨,是金科玉律,不得违反。

差官高声宣旨道“钦奉圣旨,锁拿罪官朱孙某进京觐见皇上问话,不得有误,不得拖延,钦此!”

话音刚落,就有一群虎狼之士,三步并作两步,三下五去二,就将朱孙某的官帽和官府强行摘下、脱了,然后恶狠狠地取出金链子和金锁,将朱孙某结结实实地捆绑锁住了,不容分说,不听解释,就簇拥着绑架着押解着总之用粗鲁的动作控制住了朱孙某,离开官府衙门的大门而去,光天化日之下,望着大路出,路人不知道生了何事,纷纷驻足观看,议论纷纷,难道说这是一个贪官?这个看不出来,难道真的隐藏得很深!竟然是一条大蛀虫。

官印收缴了,交付给巡抚大人,安排临时县令,来主持县衙里的日常工作,解决日常的纷争。

这个时候,朱孙某吓得魂不附体,难道做好事做错了?难道岳飞的悲剧要生在自己身上吗?难道说自己勤政为民也是做错了吗?

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清楚自己错在什么地方?难道真的遇到昏君了?

他是又吃惊,又怀疑。吃惊的是,这事来得突然,肯定是皇上听到了谗言,偏听偏信,对自己进行惩罚,怀疑的是,自己有可能要掉脑袋,能到皇上那里去的能有几个好结果?

再说自己又是特殊的身份,恐怕会引起别人的妒忌,要将我除去,他们好为非作歹。

现在被金链锁了,没有办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只有让他们胡作非为了,有几个兵是讲道理的?他们都是按照命令行事,不讲人情,也不管面子,只是机械地粗鲁地呆板地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就完了,不会考虑被执行的人的感受。

他们一路向着朝廷的方向进。

因为身份特殊,一路上都有百姓驻足观看,像是见最后一面似的,陈柱的计策得到了有效的回应,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朝廷上下,人人都知道皇上的亲弟弟,藩王的子孙犯错被抓捕了,有人赶紧出来撇清关系、划清界限,不想和他来往,也避免引火烧身。

他的身份特殊,比起押解他的士兵和军官来说,都是高人一等的,所以押解的士兵对他也是格外关照,谁知道后来会生什么,只要还在,就要履行职责,需要一丝不苟,否则,就会有问题。

来押解人的官兵知道他身份特殊,也就没有为难他,反而处处照顾他,有别于其他罪犯。

那些来押解他的官兵一路都是拥护他,不让他受罪吃苦,没有把他放在囚车里,只是到了人多的地方,才将他放进囚车做做样子,目的是向世人宣告,皇亲国戚犯法,也要严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等到没人的地方,或者晚上休息的时候,就让他彻底释放,跟正常人一样,他们也清楚,朱孙某的为人,绝对不会逃跑。十分放心,就不是格外看守,朱孙某也没打算逃走,他知道,到了皇上面前,再做解释,现在就是把脑壳想破,也想不出来为什么要被逮捕。

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地方上的守土官员都来迎接并送别,因为知道朱孙某的名声,都是敬佩他的人品来的,也有幸灾乐祸的,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支持朱孙某的。

朱孙某被宴请,因为身陷囹圄被金锁链锁了,反而引起地方官更多的同情和照顾,这些地方官并非皇亲国戚,都是知书达理之人,对于朱孙某很是看好。朱孙某也十分感激他们的照顾,心里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善良可爱的。他得到了悉心照顾,一路上并不觉得孤单寂寞和酸楚,慢慢感到幸福,也看得到光明的前途,知道自己做的不起眼,但是有人支持就值得庆祝。

喜欢大明第一奸相请大家收藏大明第一奸相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