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新皇帝即位 (第1/2页)

朱孙某一直不愿意,隆庆帝说道“只要是当皇帝的,总要掌管天下之权,统领天下之兵,辖制万民,臣工和百姓必然拥戴,要选择什么样的人当皇上呢?就一定要选贤德之人,贤德之人,才能体恤万民,将万民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加以爱护。在选择谁当皇上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个,这个最重要,所以,朕已经决定将皇位禅让给你来坐,不要推辞,这是天意,不要再虚伪推辞了,也不必多奏了,朕不想听到这些推托之词,一些陈词滥调,一些应酬的虚伪的话!”

朱孙某一听,已经定了,再多说了也没用,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就不敢多说话,只有点头答应,接受皇上的意见。

隆庆帝就命令内侍领着朱孙某去面见国母,再让左丞相草拟禅位诏书,诏书上写明以朱孙某为太子,继承大统。

诏书拟好,公告天下,朝中文武百官没有哪个敢提出异议的,大部分都同意,至少表面上都没意见。

因此,选择一个好日子,也就是所谓的良辰吉日,于八月初九庚午时辰,皇上亲自将传国玉玺授予了朱孙某。

朱孙某叩拜山呼万岁,接受了玉玺,然后登上金銮宝殿,接受诸位臣工的祝贺,朝廷之上热闹异常,众臣工山呼万岁。但是年号没有改,因为隆庆帝还活着,给他一个面子。

隆庆帝一看,这个不对,要交权就彻底交出来,免得夜长梦多,不移交彻底,其他王爷都还有非分之想,天下必然会乱,为了让天下苍生不受涂炭之苦,就亲自书写年号,题为“靖嘉元年”四个字,命令人授予给了朱孙某。

朱孙某接过来年号,对着天祷告,先谢谢恩命,然后就将“靖嘉元年”四个字,颁到天下,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换了年号,然后就开始尊朱孙某为靖嘉皇帝,尊隆庆帝为太上皇帝,尊皇后会国母皇太后,册妻为皇后娘娘,掌管昭阳正院。

所有文武官员,都升一级,所有隆庆帝施行的律例,都不改动,一一遵照执行,也不改度量衡单位,遵照前朝旧制执行,众百姓都心悦诚服,因为换了皇上,一切都没什么变化,除了年号变了,其他都照旧。

郭志章升为步军总督都指挥。随即诏,让各省藩王都知晓此事。

没有多长时间,太上皇病情加重,于是召靖嘉帝到榻前,交代后事,立下遗嘱。

皇宫内灯火通明,里里外外,人来人往,知道大事生,都不敢停歇,安排后事,要井然有序,又显得隆重,隆庆帝太上皇于这个晚上三更时辰,驾崩于宫中。

靖嘉帝大哭一场,心中却喜,面上也装得像,哭晕过去,被人唤醒,太医不敢离开,就在左右服侍,一有问题,马上施救,靖嘉帝的表演十分到位,如丧考妣,悲痛欲绝,不知道是,还以为他的亲爹死了,知道的,也十分佩服他的演技。

然后靖嘉帝召左右丞相入宫议事,主要是隆庆帝的丧事,于是哀诏,颁行于天下。告知天下百姓,太上皇仙去。

靖嘉帝哀伤过度,也几乎染上了病。看起来苍老许多,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至爱宝贝一样。

靖嘉帝的表现十分到位,现在贵为九五之尊,还十分谦卑,皇太后一看,觉得这小子还有点良心,于是经常下懿旨安慰靖嘉帝,靖嘉帝十分感动。

到了一百天,隆庆帝的灵柩就要安葬在敬陵,靖嘉帝十分小心,对太后体贴照顾,细致入微,让太后非常开心,于是就特别赐下懿旨,对靖嘉帝的父母尊为皇帝,靖嘉帝不干,想办法推辞,言语恳切,就是不从,觉得不太合适。

太后看他这么倔强,就说道“常言道,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生养一场不容易,都是盼望儿孙有出息,好光宗耀祖,让祖宗在天之灵也跟着有光彩,父母养育儿孙,就是要让儿孙尊贵,而自己也跟着身价提升,得到尊荣,同样,儿孙也会知恩图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现如今,你尊贵为天子,怎么能让你的父母默默无闻,在乡间没人认识呢?你要登基,举行大典,怎么能辜负这一番好意呢?”

听了这话,靖嘉帝觉得言之有理,现在自己是皇上了,父母还是父母,级别也要提升,要不然,就不够般配,被百姓看作笑话,那就麻烦了。还是遵从太后之命行事,这样才妥当,于是就颁布诏书,令六部九卿拟旨。

六部经过商议后认为,太后仍然健在,就不能僭越,对靖嘉帝的父母,不能添加尊字“太”,而应该以皇帝皇后尊称他们。

靖嘉帝同意这个决议,于是就尊自己的父亲为昭孝皇帝,尊自己的母亲为昭孝皇后,然后,经过太后恩准,举行换名大典,这个消息直接昭告天下。

为了让更多的学子通过考试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就增加了数额。

这个诏令颁布,天下通行,各省都严格执行,没有谁敢违犯。

再说唐律也看到了这个消息,知道这是新皇帝对天下考生的恩典,于是就告知妻子,想要到省城去参加考试。

赵月牙说道“这是好事,郎君这次去,志在必得,平时刻苦攻读,总有春华秋实的说法,一定会凯旋而归,因为郎君本来就是考场的弄潮儿,是学子中的佼佼者,这次考中后,回来就可以光宗耀祖了,也对得起仙逝的母亲大人了,也可以让她安息,那么,妾也就跟着沾光了,感到无比的荣幸!”

唐律笑着说道“感谢娘子辛辛苦苦操持家务,还有勤俭节约,维持家庭生计,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这次去参加考试,如果侥幸考中,就马上回来,及时报答娘子的恩情。”

于是,唐律辞别娘子,约了几个同年,一同前往省城参加考试。

约好了几个同年后,唐律已经收拾停当,选择一个顺水顺风的良辰吉日,启程前往省城。

唐律走访乡亲,乡亲知道他要去省城参加考试,就帮着他筹措考试的费用,包括路费、住宿费和考试等费用,乡亲们都支持他去考试。乡亲们、亲戚朋友都知道他这些年经济困难,一心苦读,没有经营收入,仅靠妻子,勉强维持生计,于是尽己所能,给他钱支持他去考试。

那一起同行的同年,筹措考试用的资金共有一百余两。

唐律仔细计算了一下费用,觉得不要那么多,就留下五十两在家里,妻子生活也需要,剩下的留下,藏在书箱里,妥善保管,免得路上遗失或者被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