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宋二去告状

班玉虚考虑了一下,缓缓说道“我不管情面不情面,现在我在这里当差,管事,就当依法处理,到底谁是谁非,需要审理清楚才好判断。那就请原告被告到堂,当堂审讯,到底谁对谁非,黑白是非都一查便知。”

于是,他拿起笔来在状子末尾批注道“状子所述是与非,一问就知道了,着传原被告到堂审讯。如果确实是王老汉昧着良心赖账不还,那么就判决追还,并依照律法追究其罪责,如果不是事实,是原告诬告,那么就追究宋二的诬告的罪责。”

写了之后,就了出去,等到回复,立刻再进行补充,等到再出去,条件都已经成熟,班玉虚看来票稿,就立刻签了传票,去捉拿王老汉到堂。

再说差役领了传票,即刻来到王老汉的豆腐店提人。

恰好王老汉正在店里打豆腐皮,突然看到两个公差来了,手里拿着传票,也不做多的解释,不分青红皂白,只说一声“有人告你!”就不由分说,一把抓住了王老汉出门而去。

王老汉一看,不知道为了什么事被抓,连忙问道“请问二位公人,小老儿到底犯了什么法?你们前来捉拿我,总要说个明白,我才和跟你们走呢。”

公差说道“你不要装聋作哑!你自己做的事自己还不清楚吗?你是不是拖欠了宋二的银子?欠别人的账就要还!你却迟迟不还,如今他去了衙门告你赖账,不还他钱,我们老爷已经准了他的状子,现在已经签了传票,让我们来捉拿你到公堂审讯呢,你难道不知道吗?”

王老汉一听才如梦方醒,说道“我当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件事。好,我知道了,如果真有传票,那就拿来我看看怎么样?”

公差说道“你这么大年纪了,想必知道衙门有规矩,没有那么轻易看到公文的,你知道的,雁过拔毛,要想看到,必须守规矩才行,你快拿一些好处来,就给你传票看看。”

王老汉听了,说道“这个自然会给,先别着急,这次没有准备,手头多有不便,就麻烦你们给我看了,改日再奉上好处以示感谢,决不食言,不知道可不可以?”

公差一听,一看,觉得王老汉不像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就说道“好吧,算放你一马,说好了,下次有了一并奉上,要不然就是亏欠了,到时候连本带息一起算算。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是多少,也记个账,到时候一并支付。”

王老汉说道“这是小意思,就给二钱如何?”

那两名公差不答应,王老汉看看说不动,就又加了一钱银子,二人还是不为所动。

王老汉说道“二位公人,干脆这样得了,咱们就说开了吧,不多不少,就是五钱银子,行就给看,不行,我也拿不出多的。”

公差一看,这王老汉是真的挤不出油水来,就只好应允了。

于是就交给王老汉传票,王老汉打开传票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五城兵马指挥班玉虚,为了传拘之事现在,根据宋二自诉,称,小的跟随家主宋岩通政司在京城数年,承蒙宋岩眷顾,赏赐银两,日积月累,积攒纹银五十两,平时认得城东南豆腐店老板王老汉,因为王老汉开豆腐店缺少流通周转资金,就找小的借了本钱,纹银一共五十两作为本钱,约定一个月为期限,到时候本息一并清偿。谁知道,过了五个月,王老汉拒不还钱,别说本金,就连利息也未见分文。小的觉得,王老汉欺负小的,欺负小的在京城孤单无人支持,想吞掉小的的辛苦钱,所以,在万般无奈之下,诉请大人,为小的主持公道,判令王老汉还钱,以此感谢!”

看了一会儿,王老汉气得七窍生烟。

后面还有内容。

王老汉继续看着,上面写着“除此之外,应当判决支付欠款。并依照法律对其进行治罪。如果冤枉诬告,就追究宋二的罪责。相反,要看证据说话。根据证据,了解案情,然后文拘传王老汉到堂讯问。如果属实,当堂追回,如果不属实,就要另外解决。不得迟延。如果有违反法律,严惩不贷。凭此票,将其捉拿到案,差遣公差人员为张三李四。靖嘉年月日。”

看了之后,王老汉说道“明白了,这是真的,你们是奉公办案,无可指责。我,跟你们走就是了。”

于是,三人就一同来到了公堂。

张三即时拿了传票,到了里面批示了出来,然后开始审讯。张三和李四就在旁边小心侍候着,不必多说。

再说那唐氏,正在里屋与女儿说着闲话,等到外面有动静,就赶了出来,等出来以后,却没有现丈夫,王老汉已经不知所踪。她立马就慌张了。

到处打听,也没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邻舍就到豆腐店里,问道“这王老汉到底犯了什么事?竟然被公差抓走。”

唐氏一听,才稍微明白点,原来自己的丈夫被公差给带走了。

知道了下落,于是就急急忙忙地来打探消息,看看究竟。

唐氏打听到自己的丈夫被关押在兵马司衙门。

刚才她就像疯子一般,到处乱跑,没命地到处打听消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人看她也可怜,想要知道丈夫下落,幸好他们那和邻舍相处的不错,就来主动看看情况,不错,通过主动一说,就明白了,原来是跟着公差走了。

再说唐氏到了兵马司衙门,想进去又不敢进去,左右为难,只能在衙门外左顾右盼,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恰好看到张三出来,张三看到一名妇女在衙门门口东张西望、鬼鬼祟祟的,不知道想要干什么,这个多么影响衙门的形象啊!于是就喝道“大胆刁民,你不干正经事,跑到衙门门口东张西望为的是哪一桩?到底想要干什么?是不是要图谋不轨?”

唐氏见问,立马回答道“我是城东南豆腐店王老汉的妻子,我来,是因为丈夫不见了,听人说被拘捕到此,所以就跟了来看看,我是来看丈夫的,不是来图谋不轨的。”

张三说道“原来你就是王老汉的妻子,你的丈夫现在在班房里等候审讯,不能随便放你进去探望,不能见面,你如果想要见他,明天再来吧。他被审讯,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欠债还钱的不是,不必大惊小怪的。”说完,张三就径直去了。

唐氏一听,才闹明白是咋回事。

只得转回家中,对女儿说了王老汉的去向,以及根据张三所说的他被拘传关押的缘由。

元春听到父亲因债务被人告了,并被拘传到班房里候审,就放声大哭道“我想我父亲今日所受的苦,都是因为我所致。不是因为我拒绝婚事,宋二就不会去告,不过是要还回去银子而已。算了,算了,孩儿受到双亲的养育之恩,怎么能忍心看到父亲受苦呢?不然,那宋二暗中行贿,买通官吏,我那年老体弱的父亲怎么能受得了那些折磨痛苦呢?小女真的担心父亲受不了牢狱之苦,万一父亲死在狱中,那么,就是小女一辈子的罪孽,即使死了一万次,也不能弥补这个亏欠啊!”

唐氏说道“我儿不要悲伤过度,不必自责到如此地步!我想,那有账不怕算,算账算得清楚。就是要有一个明细表,可以一一计算。我想,他们要的是钱,不会要命,在狱中也不会太折磨他,如果折磨过度,没钱给他们,他们也是一场空。等到明天再看看究竟。为娘的,明天就前去打听打听,等弄明白后,再回来给女儿说说清楚。”

唐氏说完,元春想想说的有道理,也就听了劝,收了眼泪。

这个晚上,母女俩没有好生睡个好觉,辗转反侧,焦虑不安,过了一个十分难熬的晚上。

再说第二天午后,班玉虚升堂开始审理案子。

班玉虚吩咐将王老汉带上公堂,问道“王老汉,像你这偌大年纪,怎么要昧着良心赖账不还呢?再说,人家这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血汗钱,你咋就这么狠心呢?你说说看,到底是谁给你的勇气要来赖账?”

王老汉见问,马上叩头回答道“小的果然欠了宋二的银子,一共十两,并不是五十两之多。这五十两不知道从何而来?如今是因为宋二想要迎娶小老儿的女儿,就委托张婆来提亲,因为小女儿知道宋二的德行,就没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宋二就怀恨在心,故意伪造了这五十两借据来告小老儿,还望大老爷明察秋毫,秉公断案!为小老儿主持公道。”

班玉虚说道“欠钱就是欠钱,咋又说出联姻的事来了?难道说宋二想要和你做个亲家,想要认你作岳父大人,却没成功!就是要认你作岳丈,也不辱没你啊!其中到底有什么缘故,还不据实招来?”

王老汉一听,连忙叩说道“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五月的时候,小的拖欠了官租,没有办法,到处找钱都找不到,无路可走。小的刚好去给宋府送豆浆,因为小的是磨豆腐的,有豆浆出售,因为豆浆好喝,宋府的就点名要小的送豆浆进到宋府。长期进出宋府,就认识了宋二,宋二向小的提及借钱的事,小的刚好有钱短缺,就问他借了十两银子。实际上只有八两,那二两提前扣下,没给,实打实就是八两,每个月加三分利息,以一个月为期限,到了时间就要连本带利一起偿还。小的就同意了,于是就打下了借据,那个时候天色已晚,看不清楚,等到小的带着银子回家,当晚夫妻都很高兴,总算有了交官租的银子,就睡了,到了第二天去银号的时候,掌柜的一看,就看出银子灌了铅,外面裹了一层银,实际是假银子。这个时候,小的就去找宋二,要求更换银子,宋二躲着不肯出来见小的。小的第三天再去找他,他才见小的。这个时候,他就耍赖,不肯认账,硬说这银子是小的在外面调包了,故意赖账。他说他的银子都是主人赏赐的,绝对没有假的。主人给的银子都是官宝,绝对不掺假的。哪有灌铅的官银呢?这个没有道理,打死他都不承认。就将小的责骂了一通,还说要将小的送到老爷这里要打小的一顿板子,然后戴上枷锁等等,威吓小的,让小的死了心,小的见弄不过他,只有暂且先回家再做商议。等到收官租的日子,公差就喧嚷着要银子,幸亏有住店的唐老爷看见,他问清楚了情况,见小的陷入困境,就一时慷慨,借了小的几两银子,才交了官租。到了时间,那宋二就过来收本息,要讨债,这个时候,小的已经病得不轻,就卧床不能工作,连豆腐没磨不成。哪有银子来还?于是宋二就在店里破口大骂,要立刻还钱。这个时候,小的妻子和女儿都来求情,要求宽限几日。谁料想那宋二心怀私念,这个时候,不但不收银子,反而丢下银子放在小的家中,说要帮助小的,让小的好生请医看病,并且让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用来度过难关。如今他给的那一锭银子还在家中,丝毫未动用。从此,宋二就一连五个月不来要账,不闻不问,小的还纳闷,可是不解,就在三日前,有一个张婆来访,到家中提亲,说宋府的宋二要娶小的女儿元春为妻。小老儿心想女儿今年才一十五岁,哪里配得宋二?宋二都年过半百了。加之品德不好,小的就不答应这门亲事。小女儿也很抗拒。谁知道,因为小的拒绝了宋二的请求,就让张婆过来传话说,如果不同意亲事,就要立刻还钱。因此上的理由,宋二就将小的告到了老爷处。”

听了王老汉的解释,班玉虚说道“你说的貌似有理,但是打官司要的是真凭实据,你有一千张嘴,也不如一张借据。如今有借据在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喜欢大明第一奸相请大家收藏大明第一奸相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