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战进行时 (第1/2页)

番兵以为明军已经开了城门,杀出城外了,因此拼命逃窜。

其实唐律用了计谋,就是虚张声势,先声夺人。

番兵哪里知道虚实,只管逃命,这个度是级快的,急急忙忙,逃命的事,慢了就晚了,命都没了。

果然,逃跑的度够快,一口气逃到了十里地之外。元胡命令安营扎寨。

唐律看到番兵逃跑,已经到了十里之外,就下令开了城门,出了城门,就和指挥使驻扎在城外。一方面可以调遣兵马,另一方面可以占据有利地势,不至于让番兵接近南门关咽喉要地。

再说元胡第一次冲锋受挫,败走十里地,刚刚安营扎寨。急急忙忙清点人数,竟然有五千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马匹没有统计,这场战役,算是彻底失败。

元胡苦笑道“哎呀呀!我中了蛮子的诡计,真不应该啊!这是第一阵,已是败局,以后再打,要多加小心了。蛮子可不是吃素的。”

正在沉思,突然有军兵来报告说道“大帅,军中的粮草不多了,仅仅支持五天的了。”

元胡说“这可怎么办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就是命,打仗的时候,谁饿肚子,谁倒霉,谁饿肚子,谁没力气,谁就会被吞吃。这是残酷的现实。如果军中的粮草五天内消耗完了没有新的粮草补充进来,恐怕军心不稳,因为有相当多的军兵打仗就是想要有口饭吃。没饭吃,谁还当兵?这里没有吃的,就不会安心打仗。都是拿命来换的。军中没吃的,何必还在这里混?恐怕还会产生哗变,自己的处境都有影响和威胁了。”

为防不测生,元胡命令昆二武带领番兵一千,到营寨外五里地的地方屯扎,以为掎角之势,有了消息,可以立马报告,及时接应,马上处理,免得贻误战机。

这个时候,昆二武领了将令,带着番兵前往屯扎。

元胡又传令让冼聂手持令箭,沿途去催办粮草。就是让运输粮草的接应,衔接起来,尾一致,保障军中粮草所需,自不必说。

再说唐律到了关外,屯了几天时间,忽然城内指挥使派来人报告说,所调遣的兵马全部66续续到齐了,请下令安排妥当。

唐律立即派人来对指挥使说道“现在各路人马都已经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人可以让众将士全都出关,到关外驻扎,听候本府来调遣,方便灵活有效地剿灭番兵呢?”

指挥使点头称是,即刻传令,让所有新来的将士,均到关外驻扎,听候调遣。

“本府料定番兵的运粮食的队伍,就要到了,为了让番兵早日退兵,本府认为要斩草除根,将对方陷入自乱的境地,只有靠粮草,将其粮草断绝,就能获得胜利。有谁愿意去走一遭?将其粮道断绝,让番兵无能为力?”唐律问道。

帐下有一位将军应声站出来,说道“末将愿意前往!末将虽然不才,像劫粮道这样的小事,还是绰绰有余。末将请缨前往,为大人分忧。”

唐律听到声音,定睛一看,正是骁骑将军敬庞。

“此去东津口,就是番将运粮上岸的地方,你可以领着一千军士,趁天黑,半夜潜伏到那里,等候时机,如果番将的粮草上岸,等到全部从船里运送到岸上之后,再去袭击,专门焚烧粮草。”唐律吩咐道。

敬庞答应了,立即点兵前往,携带者大量的硫磺、焰硝等等引火的东西,连夜出,赶到东津口进行埋伏。

过了三天三夜,番兵军营现在有些骚动,因为都在担心粮草问题,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粮草是个大问题,军中消耗十分巨大。听说了没了粮草,军心必然会动乱。

出现这个情况,大家都始料不及,纷纷来找元胡报告说道“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军中缺乏粮食,解粮官还没到,像这种情况怎么办?没有吃的,还怎么打仗?总不能饿着肚子引颈受戮吧?”

元胡说道“我也为这件事忧虑愁烦,前天,已经派了冼聂将军前往催促办理了,料想近在这两天就该到了,你们稍安勿躁,等候机会,要安静等候,不要慌张,如果慌乱了手脚,被敌军知晓,敌军就会乘虚而入,到时候悔之晚矣。”

正在说着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来报告说道“冼聂大将奉命前往东津口催办粮食草料,谁知道中途遇到了明军,被明军杀害了。然后,明军夺去了本国的衣服盔甲还有令箭,去到东津口等候,恰好这个时候,运粮的船队到了,被明军欺哄,说,元帅有令,命将粮草等物资囤积在荒野之地。然后,就在半夜三更的时候,一齐火起来了,那粮草见火就着了,不到一个时辰,可惜那所有粮草物资全都化为灰烬,现在一颗粮食一根草料都不见了。全都化成了灰。特来报知。”

元胡一听,眼睛一翻,差点昏厥,大叫一声道“天要灭我!这要完蛋了。民以食为天!兵马就靠粮草,没有粮草,就打不成仗!现在倒好,粮草都被毁了,现在,军中又没有粮草,这可如何是好?”

“可以这样,连夜撤兵,再从长计议。”幕僚官说道。

元胡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立刻下了命令,告诉了暗号,悄悄地拔寨撤兵,三更时分,一齐急忙离开,不得有误。

诸位将军答应,各自下去准备撤兵不提。

再说唐律正在营寨中,与指挥使商议如何退敌的策略,下一步打算怎样做。忽然,敬庞来了,他说道“报告大人,在下业已将番人的粮草烧毁一空,顺利完成任务,特来交差。”

唐律和指挥使一听,非常高兴,即刻就给敬庞上了头功。记录在册,等上报天子后酌情嘉奖。

过了一会儿,有探子来报告说“番兵阵营因为被我军烧了粮草,现在军营中又缺乏粮草,现在就要收拾收拾,准备逃走的。所以,立马前来报告。”

唐律一听,着急了,立马对指挥使说道“今天,番兵贼寇已经不行,夜里就会逃跑,我们这个时候,可以带着天子的敕下的银玺前往劝降,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想必在这困顿的时候,番兵会同意投降的。这个机会不可错过。”

“大人,贼寇现在不行了,如果我们趁机去袭击他们,才是上好的计策,这个机会难得,可以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让他们永远别想再来扰民,侵犯我大明的领土。大人不仅不去追击,反而要放他们走,这是什么道理?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不然,他们先来侵犯大明疆界,骚扰我大明边民,目的是想试试自己的本事,看看自己能不能称霸中原,这是小小的试验,如今试验失败,没得到半点好处,又没有吃的,他们的心已经散了,所以趁着夜深沉的时候,赶紧逃跑,等到以后条件成熟了再来侵犯。现在,我们不趁虚追击,不去追杀他们,他们反而会感激涕零,让他们体面地后退,同时,我们去给他施加圣上的恩典,告知圣上的本意,让他们放心,不会秋后算账,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感谢,所以,趁机就可以收服他们的心,如果不收服,而是以强硬态度对待他们,趁虚追击,恐怕他们会大败一回,等被打败后,他们肯定会对我们更加痛恨,等他们的残敌逃回去后,要日夜思考怎样报复,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好,那么,冤冤相报何时了?可以说是,没完没了了。那么,大明边界就永无宁日了。后患无穷啊!”唐律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