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偏向虎山行 (第1/2页)

好书推荐: 乱世逐流

唐律又问道“敢问姥姥自从丈夫离开人世后,是一个人独居呢还是和儿女一起同居呢?是否还有其他家人呢?如果有孩子,有几位令郎?几位令嫒呢?”

“老身有儿有女,一个儿子,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名叫张大洲,在前面摆渡为生。请问客人尊姓大名呢?”张氏说道。

“在下姓盛名忠,叫盛忠,就叫我小盛吧。我是广东省海康人。”唐律说道。

“哦,原来是大省的人,挨着我们这里,是个大地方,也是邻居啊,真是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真的很辛苦啊!还好,你现在到了我们这里,有一间小房屋正好空着,那就屈尊到老身家暂且居住一宿,稍等片刻,就有茶饭供应,想必已经饿坏了。”张氏说道。

唐律再三再四地道谢,作揖参拜,十分殷勤。

然后,唐律跟着张氏进入小房间里面,只见前面是一间小小的茅屋,不成体统,但是功能齐全,这里正面铺上一张土炕,两边都摆了竹子制作的椅子,墙壁上有架子,架子上摆放的不是书籍,是一些刀枪器械等物,看起来令人生畏。

那些兵器都是寒光闪闪令人心惊胆战的。不知道这样的贫寒之家准备那么多的兵器干什么?

“说不定,这些兵器就是用来做坏事的凶器了。”唐律心里这么想着,但是没有说出来。

过了一会儿,张氏就拿来了一碗饭,四个菜出来了,全是荤菜,从外面看住的是茅草屋,但是吃的用的却不错,这些荤菜全是山珍海味,不是普通人家能吃得起的。

“多谢姥姥悉心照顾,在下感激涕零,不知道怎样报答?”唐律带着哭腔说道。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举手之劳,出门在外,总有难处,不是那么方便,只是担心客人吃不惯。不必客气!”张氏说道。

唐律就将饭菜简单粗略吃了一些,就停下了。

“你既然两天都没吃饭,没有吃到水米,现在怎么只吃一点点呢?难道是嫌弃老身手艺不佳,做出来的饭菜不好吃吗?”张氏问道。

“不,不,不,非常好吃,只是在下听古人说过一句名言,就是说,饥食过饱,必殒命。在下已经足足饿了两天两夜,如果突然吃得过饱,一定增加肚子的负担,肚子受不了,就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在下就忍住了,尽量少吃一点,其实,在下还没吃饱,为了多活两年,就不再暴饮暴食。”唐律说道。

“呵呵呵,你这句话说的有理,老身还真的见过因为太渴,喝水过饱,结果撑死的呢。客观说得没错,越是饥饿越要少吃,不能搞反了。”张氏笑道。

吃完之后,张氏就慢慢收拾碗筷,将桌子收拾擦拭干净,看看天色已经晚了,屋内黑漆漆的,就掌灯,放在桌子上,对唐律说道“客官,你先在这里安歇安歇,等到明天早晨用了早膳之后,再去赶路吧!”

“岂敢岂敢,今天就已经打扰夫人,深感不安,姥姥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亲切,十分感激,哪里再打扰姥姥明天早晨去准备早膳,实在不敢当,不敢当。”唐律说道。

“不必客气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谁没遇到过难处?这点小忙不算什么,不值得一提。”张氏说道。

张氏说着,就离开了小屋,出门后,把门关上,从外面将门反扣了。

唐律见她出去了,就坐在灯下,想了想。

张氏为人还行,比较通情达理,还讲人性,近人情,但是,如此慈母,却培养出来一个违法犯罪的儿子来,害的她担惊受怕,让她的名声受损,真的非常可惜了。

将来破案之后,要区别对待,对于张氏,要格外宽恕,因为张氏并非张大洲的同伙,也许,张大洲在外做什么,张氏是一点信息都不知道的。如果不知情,就不存在共同犯罪之说了。

张氏有良心,不忍心看到有人饿死在外,就这样大善心,负责供应茶饭还提供住宿的地方,免得受到野兽的滋扰。这一粥一饭一茶一屋之恩,应当知恩图报。

但是,如今坐在这里,手里并无公差衙役捕快,干着急也没用。对着这个张氏,却是一点用都没有,不该来的,张氏没有犯罪,犯罪的人不在家。干坐在这里春纯粹是浪费时间了。

他想了又想,觉得烦恼,也没睡着,心里有事,而且是睡在老虎的巢穴里,不知道会生什么?在虎穴之中,还能安睡,那是心灰意冷的人,心想必定会死,干脆就让老虎吃了才好,可是,唐律不是这样的,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要入虎穴,一探究竟的。

横竖是睡不着,唐律就到处看看,突然现在案几的边上,放着一扎信函。唐律随便拿出一封来看,只见信封上写着“张大洲老兄手批”等几个字。

唐律心想,这是谁写给张大洲的信呢?

他顺手就抽出信封套里的书笺来看,只见上面写着

上一回,接到尊谕云云。

但是,这宗案子,根据失主王二小自称,他在夜里坐船过渡,身上带着纹银有九百两,到了对岸时辰已经是三更。正在走路的时候,突然来了一群人,大概有十几个人,将王二小的纹银抢光了。

一点没剩下,月光之下,王二小只认得足下面貌。王二小的供词,十二分确实充分,看似非常扎实,无懈可击,看样子,王二小要追究到底,一定要拿回银子的。

弟认为,王二小明知道晚上出门不安全,为什么还要带那么多的银两?以至于被贼盯上呢?这不是自找的吗?弟的意思,就是劝他,不要再追究了,目的是避重就轻,让兄躲过此劫。但是,王二小执意不从,必须要追究兄抢劫之罪。弟实在无奈,没办法只有先虚张声势,去追捕抢劫之匪徒。但是,这个案子有办案的期限限制,如果三个月仍然不能破案,无法追捕到嫌犯,王二小一定会上告,像这样,怎么办才好呢?弟的愚见是,麻烦兄跟踪王二小,查到他的行动诡计,趁机将他杀掉,将其灭口,他就不会说话了。要不然,此案重大,必须要在法定期限内结案,如果不能结案,上司追究下来,弟也脱不了干系,如果弟出事,对兄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写这封信给兄知悉,请拿主意,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情恶化,以至于不可收拾,住啊们写信给兄,请兄一阅,不胜幸甚,专信送达,并请近安。呈张大洲兄台鉴。姚志冠手书。

唐律一看,心里腾地产生怒火,想那姚志冠是衡阳知府,怎么私通贼寇?这样的劣迹斑斑的官员,真是罄竹难书!

于是,他就将书信藏在袖子里,作为以后追究他罪责的证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