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尚书去南京 (第1/2页)

靖嘉帝看了奏章之后,就想起唐律堪当此任,其他人都不行。

于是下了一道圣旨,内容是

南京户部尚书出现空缺,南京是重要的地方,一般人不能堪当此任,需要才学兼优、廉洁奉公、耿直忠诚的人,现在个根据太师连同三司会奏议,拟调遣现任盛京户部尚书唐律以之调补,那么,对地方一定会有益处,现在就命令唐律立即前往补授即可。钦此!

圣旨一下,宋岩和郑驹章以及华文昭非常开心,目的地算是达到了,于是立马前往吏部那里知会。

吏部接到了圣旨,立即将唐律改注了南京户部尚书册名。

唐律接受了新的安排,只有即日就离开京师,前往南京就任新职。

一路上好不严肃,心情也很复杂。只有带着唐元还有赵月牙夫人一起,一路上风尘仆仆而来,晓行夜宿,吃喝都简单。这里一路上也就不用多提了,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那宋岩支走了唐律,唐律不在朝廷当中,就开始放肆起来,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开始横行霸道起来。

这个时候,宋繁峙已经回到了京城,官复原职,没有影响。

惟独春旺一人抽身世外,不和他们一伙,洁身自好,不跟他们乌烟瘴气,其余一些奸贼奸相,将整个朝廷搅合得不成体统了。诸位文武臣工敢怒不敢言。

宋岩等人在辽东开了一个马市,让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贸易,大力推广市场交易,鼓励买卖。文武百官不敢谏言阻止,为所欲为。

宋岩又仿效王安石变法,具体就是青苗钱之法。

青苗钱的意思就是说,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正需要钱,需要投资农业,因为没有钱,就需要借钱,这个时候借钱给农民,等到粮食成熟收割了,变成钱了,再加倍清偿债务,这个方法是王安石创,在王安石行之,老百姓受到滋扰,民不聊生,十分苦恼。

现在,宋岩将这一套给用出来,老百姓更加艰难了。

接着将北直一带的关隘守兵都撤走了,边疆挨到北番,边疆守护形同虚设,北番侵略占据了不少地方,数不过来。

边疆吃紧,一天一报,十分紧张,宋岩却不兵去救,不予以增援。

“如今的边境是被北方诸位胡人侵略,但是守将也被包围困住,如果朝廷不兵去拯救,岂不耽误事吗?”有人来报告说道。

“不,不,不,如果只有一个关隘被围困,来求救,一求救就派兵去救,那么,如果多了关隘,都来求救,岂不是都要派兵去救?只要做了初一,他们就会要求做十五,会得寸进尺,那么,以后的事就会越来越多。都指望朝廷派兵去救了。”宋岩说道。

所以,宋岩故意不肯兵相救,致使北直一带的关隘,均被胡人侵占去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兵科的官员,官任给事,名字叫作盛继阳,憎恨宋岩误国误民,于是连夜就写了本章,列举痛斥宋岩十宗罪,他就要开始写完奏本的时候,忽然看到灯烛被一阵大风吹来,摇摇欲灭,突然火光灭失,他只觉得十指疼痛不止,接着就听到了鬼哭的声音,非常凄惨,也十分恐惧,哭声从窗外传来,接着从窗户里跳进来一个什么东西,模模糊糊像是一个人。

盛继阳就将灯点着,看到一个人,在黑影里,那人到了案几前,手指着奏稿,再三再四地摇晃双手,盛继阳看了,却看不明白,突然,一阵阴风吹来,那人突然不见了。

盛继阳看了,大惑不解,不过,马上就明白过来,莫非是先人来显灵了,不让我上奏这个吗?

那先人不让我去,我就不去吗?

到底是听先人的还是不听呢?

他转念一想,既然吃了朝廷俸禄,就要为朝廷效力,应当报答君恩才对,宋岩奸相等贼寇误国,岂能袖手旁观?怎么忍心让他们继续作恶呢?如果一句真话都不敢说,那还算是朝廷的臣子吗?如果胆小怕事,还不如不干这个工作。哪怕为这件事死了,也死得其所,死而无憾。因此,必须要上奏,要告诉皇上,说宋岩是奸相。

于是,他就吩咐他的儿子盛琪代笔来写。

盛琪说道“宋岩是奸臣,都知道,他误国误民,朝廷里肯定有不少人都反对,可是,从来没有谁敢弹劾他,可见他在朝廷里的地位,一定是权倾朝野的大臣,父亲如果要上奏奸相,恐怕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父亲还是要谨慎,免得引火上身。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宁可生病,也不要丧命。父亲三思!”

盛继阳怒了,他说道“作为皇上的臣子,就要尽忠尽孝,现问题就要提出,要及时解决,不能隐瞒,要兴利除弊,要为国为民操心,要替皇上分忧,如果怕死,担心祸福,就不适合当官,不应当领取朝廷俸禄。”

说完,就继续催促盛琪来写奏疏,铁了心要上奏宋岩奸贼。

盛琪不得不继续写奏疏。他明知道这是引火上身,不得不写,谁让他是儿子,盛继阳是父亲呢?

第二天一早,盛继阳就入朝去了,然后,出班弹劾宋岩、华文昭和郑驹章等等,欺君罔上,卖国召衅,将奏章呈上去。

内侍接过来奏章,展放在龙案上。

靖嘉帝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兵科给事臣盛继阳诚惶诚恐,谨奏为国贼欺君罔上,祸国殃民,弄法坏纪,请将拟议,而肃庙廊,以安社稷事

窃看到观察丞相宋岩,出身虽然属于科甲,但是品行却是小人行径。巧妙谄媚,擅长拍马逢迎,因为青词得到皇上宠幸。承蒙皇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提拔使用,不到三年时间,就已经秉承均衡。既然受到皇恩深厚,应当立志图报,但是,宋岩不知道报恩,专权蛮横,擅自作威作福,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破坏朝纲法纪,卖国求荣,挖国家钱库肥自己的私囊,召衅以殃民,无所不知,无所不用其极。坏事做尽,不思悔改。

朝廷正人君子惟恐去之而不,村野奸徒只担心他不会更加得势。加之他包庇他儿子宋繁峙,其子无恶不作,简直是恶贯满盈,罄竹难书。贼子诬陷亲王,玷污秀士,种种不堪和丑闻,实在难以一一述说。

廷臣畏惧他的权势,结舌不敢上奏弹劾,即便有一两个敢于谏言的臣工,宋岩也会找个理由来构陷他,不把他弄死誓不罢休。

数年来,言路闭塞不通,朝廷和村野之士,看到这一幕幕实在伤心不已,真是敢怒不敢言,就像这样的国贼,专门盗窃的时候,正是社稷倾倒危险之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