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找唐律伸冤 (第1/2页)

詹氏跪下向王氏道谢,王氏连忙搀扶起她来,说道“婶婶不要这样,这个可使不得,使不得。”

说着,王氏就到里屋内取来白银二十两,交给詹氏,嘱咐说道“你到家之后,就说将令爱卖给了我们家,得到白银二十两就行了,不要详细说明将香莲给我家做了媳妇。等到丈夫从外地回来后,我们还要暗地里相互帮助的。”

话还没说完,外边的衙役就等得不耐烦了,他催促道“有完没完?还不趁早去买棺椁寿衣帽,早点办理,早点休息,不要拖累我!”

詹氏回到家里,就将公公入殓,花了一些银子,还有结余,就将余下的银子暗自收藏,随身携带,和衙役一同来到来县衙,到了公堂,刚好遇到县令升堂,衙役就将詹氏母子带上。

那县令是捐纳出身,凶神恶煞,贪得无厌,大声喊道“治詹氏,你的丈夫作了江洋大盗,竟敢打劫皇杠,胆大包天,你要想从轻处罚,就要老实交代,那些银子藏在哪里了?快点说,从招供,要不然,大刑伺候!看看你的骨头硬还是刑具硬。”

“爷爷啊!小民女世世代代书香门第,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书知礼,通情达理,因为天灾,学堂解散,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不得已,才前往山东登莱谋职,作为衙门的幕僚。不成想半路被什么人诬陷,说是强盗,对其屈打成招,肯定是刑讯逼供,丈夫为了保住性命,才被迫胡编乱造一些犯罪事实,纯粹是虚构的,想要避免被打死,留得一条命,以后申诉,还有机会,如果打死了,一切皆休。所以,还请老爷明察秋毫,可以打听打听,小民女所说句句属实,没有半句假话,小民女在家帮人缝补浆洗艰难度日,哪有什么藏匿银钱的事?老爷如果不信,可以随便问问左邻右舍便知。”詹氏说道。

“呔!好一个巧舌如簧的妇女!不管你说得天花乱坠,这也是上级的公文,要求追查这笔赃银,要求搜到赃银上交,这事非同小可,不动大刑,看来你是不会招供的了。左右,上夹棍。”县令喝道。

衙役一声吼,就上前,不由分说,就将詹氏给夹了,十指连心,衙役一用力,詹氏就疼痛难忍,叫苦连天,高声说道“老爷啊!这是莫须有的罪,这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事,根本没有的事,小民女能招供什么内容?这个不是生孩子,肚子里有,到了时候 ,自然会生下来。现在的情况是什么都没有,这个让小民女非常为难!还望老爷高抬贵手,放过民女。”

县令吩咐带那小子上来,衙役就出去,带来了德冠。

“小子!快点把你父亲打劫得到的金银珠宝存放的地方告诉本官,快说!”县令喝道。

“老爷!小人的房屋,前后左右方圆不过一亩地,上面到椽子檩子瓦片茅草,下到地基挖地三尺,都已经搜了个干净,差不多把房子翻了一个个儿,如果有金银财宝,不是早就搜到了吗?哪里还有地方供存放金银珠宝的?”德冠说道。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老娘狡辩,你也狡辩,看来,不打,是不肯招供的了。来啊!左右,将他夹起来。”县令吩咐道。

左右一听,立马照办,给德冠上了夹棍,德冠哪里受过这个苦?立马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县令见母子俩都至死不招供,就叫松刑。

然后命令书吏写了文案,将治玉温家的房屋变卖,变现一些银两,再将詹氏官卖,限定三日内呈缴清楚。

衙役带了母子二人一路走来,沿途以泪洗面,哭哭啼啼,令人动容,路边行人知道这个情况的,都叹息落泪,为他们打抱不平,为县令是糊涂官感到绝望。

原来章廷照素来和治玉温交好,看到治玉温落难,身陷囹圄,打抱不平,就积极帮助,为了避免嫌疑,不打草惊蛇,就先隐退到暗处查看,等待时机。

当詹氏来找他的时候,他就故意隐退,让章王氏来招待。章王氏很聪明,看中了治玉温的女儿,就将她收为童养媳,并附带赠送白银二十两,供她埋葬公公处理后事开销,詹氏很会理财,十分经济处理好公公的后事,面子工作也做足了。大家都交口称赞,说她是个孝顺媳妇。

与此同时,章廷照也派人去探信,看看案子进展。

派去的家人回来报告说道“县官对他们母子二人动了大刑,上了夹棍,二人都没有招供,县官不得不松刑,然后就要将詹氏出官卖了。”

章廷照一听,慌了,立马想到一个主意,就叫总管常召和毛召,拿出银子一百两,乔装打扮一下,看上去是远方来的客人,到县衙去买她母子。这样就可以避免将她母子卖给别人。

然后,再赠送给她母子盘缠,让她俩去到枣找唐律唐大人,击鼓告状,必然昭雪,查处元凶,伸张正义。

常召领命,就支取了银两,然后乔装打扮一番,扮作药材商人,到了新野县衙门,申请买下母子二人,县令暗自高兴,原来这么容易赚钱。轻而易举就卖了詹氏母子,看到白花花的银子,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詹氏母子离开了新野县,出了城门,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了一座尼姑庵。

这座尼姑庵是由章廷照援助建造的,里面出来两名老尼姑,将詹氏母子接进去,茶饭相待,虽是素食,詹氏母子都非常开心,觉得香甜,离开牢笼,得到自由,免除酷刑,自己身心都愉悦。

詹氏母子再三再四道谢,非常感激。

等到茶饭已结束,常召和毛召对詹氏说道“治家大娘!我们二位并非远方来的药材商人,我们其实是章廷照府上的正副主管。因为章老爷不方便出头露面,就派遣小人前来买下大娘母子,救出二位后,还准备了白银二十两,作为盘缠,请大娘前往太平府打听打听治相公的下落,了解一下案件进展,得到准信后,就去找一个人。”

“敢问二位总管去找什么人?”詹氏问道。

“大娘,你们母子二人去找一个大人物。他就是三朝忠臣,名震朝野的唐律唐大人,他可能要去枣阳上任,但是,他先去南京看看,南京是他的老根据地了。那里办事很方便。为了稳妥之计,大娘还是先去南京,到了南京后,就击鼓鸣冤,见到唐律唐大人,治相公就有救了。我们都知道治相公不是抢劫犯,我们敢保证治相公被冤枉,是被屈打成招的,但是,要把这件事告诉唐大人才行。”总管说道。

说完,总管就取出银子,交给詹氏。

詹氏接过来银子,说道“二位总管,谢谢二位,请二位代我多向章相公致谢,多拜一拜,我们娘儿俩能有今天,全是章相公鼎力相助的功劳,请二位带话给章相公,咱们娘儿俩在今生如果不能报答章相公的恩情,也要在来生一定效犬马之劳,以报答章相公的洪恩。”

“大娘为什么要这样说?不必谦虚,要办的事还不少,大娘在此地歇息好之后,就要奔前途了,一路要多加小心,多多保重,我们就在此地别过,回去向章相公复命了。”二总管说道。

说完之后,二总管就退出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