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吞金以明志 (第1/2页)

这里包明安排妥当,然后再设立晚膳在后堂,招待林逊。

林逊忐忑不安,自己好歹是有命案在身的人,还受到府尹这么样的对待,心里着实不安。

席间,林逊忍不住问道“公祖老爷,包青天包大人,为什么还不开审理,在下的确有些心慌,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另外,看起来公祖爷面有不悦之色,是否遇到烦恼?或者觉得这个案子无法定案?让公祖爷为难了。”

“国舅,这件事下官已经查明,不用再开审了。案件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只是后事要安排妥当。”包明说道,凄苦一笑。

然后又说一些闲话,一边说一边吃,晚膳结束,包明说道“国舅,下官已经打定主意,决定这样办这里现有白银三百两,请国舅收下。”

林逊一听,愣住了,哪有这样对待罪犯的?好吃好喝好招待,还给钱?

“不要迟疑,国舅爷,这里白银你一定要收下,这是盘缠,等到击鼓到第四遍的时候,你就等到城门一开后,马上逃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切记切记!”包明说道。

“公祖爷,此言差矣!断难从命!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怎么能当胆小鬼?一走了之,说好听点是走了,难听点就是畏罪潜逃,被奸相知道了,一定不会轻饶。公祖爷如果私放了我,圣上责怪下来,要追究公祖爷的责任,那奸相岂能善罢甘休?那么,恩官也就性命难保了!此事要从长计议,不可鲁莽冲动。”林逊说道。

“下官的决心已经下了,考虑十分成熟,没有别的好办法。希望国舅能够理解并且支持下官的决定。”包明说道。

“万万不可为,恩官深明大义,私放我出逃,那么,恩官就会没命,还会连累到我的父亲。这事仍需要再斟酌斟酌。”林逊说道。

“下官已经写了一本奏章,将奸相的所作所为,以及三国舅的劣迹,都一一陈明,希望圣上看到奏章后,能够感悟到其中道理,就是三国舅强抢民女,扰害良民,罪恶昭着,罄竹难书,希望圣上必然不追究国舅逃走之责,那么,既然不追究国舅爷,也就不会让令尊有什么妨碍。所担心的,就是奸相埋没了这本奏章,圣上看不到,也就无法感悟。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了,国舅如果不依从下官的决定,如果被这奸相所害,那么奸相会将国舅父子二人一网打尽,恐怕国舅和宰相都难保性命,那就是国舅的不是了,国舅没有尽孝,反而让令尊丧命,这个结果,对国舅十分不好。国舅爷,看下官说得有没有道理。”包明说道。

林逊听了,泪如泉涌,心想本来到京城来尽孝的,结果弄成这个局面。

真是悔不当初,不该到京城来。

也该听劝,避开这个灾难,但是,事已至此,没有办法,点头说道“既然承蒙恩官如此悉心照顾,对我尽心尽意地照顾,恩如东海深厚,难以报答万一,惟独到了今天,反而害了公祖爷,我的心如刀绞,真的有些后悔在出新野的时候,不听姐夫的劝告,让我逗留一个月后再出,我是着急想要见到父亲并尽孝才急匆匆地走的,才有今天这场灾殃。那么,我还想请问一下恩官,令公子有几人呢?”

“下官命薄,现在年已半百,单单只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名叫包瑛,今年刚满五周岁,在吃六周岁的饭了。昨天已经打走了,回江南镇江老家去了,并无顾虑。现在下官一身轻松,毫无牵挂,国舅不必担心。”包明说道。

林逊听了,泪如雨下,哽咽着说道“深感恩官大恩大德,给恩官添了如此多的麻烦,弄得骨肉分离,实在是对不起恩官!夫妻本来团圆,现在劳燕分飞各西东,父子本来天伦之乐,现在倒是天涯海角不能相见,都是我的罪错导致,我是作孽多端的人,请接受我的一拜,请恩官多多原谅宽恕!”

说完,林逊就跪下磕头。

包爷连忙将其搀扶起来,说道“国舅不必伤心,下官为官已经二十多年了,清正廉明,效法祖先包拯青天老爷,不接受任何贿赂,也不枉法裁判任何一案,效法祖先美德名声。对于生与死,有什么好伤心的呢?只要死得其所,死后留取好名声,也就放心了。只要不辱没祖先,就是成功了。下官何德何能,只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就可以了。”

“今天,承蒙恩官放我逃走,倘若有一天能够回朝廷,就一定能够访求令公子,结为生死与共的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定不敢忘记恩官的恩德。”林逊哭道。

“国舅如果有如此义举,下官也就含笑于九泉之下了,死得其所死而瞑目。”包明说道。

正说着话,时间易过,不知不觉就听到击鼓四下,包爷就催促林逊国舅,立马乔装打扮,让他逃出皇城去了。

这个时候,老管家跪下禀告道“老爷,你讲义气,放走了林国舅,到了明天,怎么向圣上交代呢?那钟奸相怎么可能放过老爷?怎么会善罢甘休?不如依照老奴之愚见,不如弃官逃跑,挂印而去,然后到人迹罕至的地方,隐姓埋名,度过一生,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性命,还希望大老爷考虑考虑。”

“你说得对,本官如果挂印离去,弃官不作,就是对朝廷不忠,等于炒了朝廷鱿鱼,这不是坏了我包家的世代的英名吗?更何况,如果本人一人死了,才不会连累包家的世代的忠诚清正廉洁英名,不牵连到包家亲戚宗族,你今年年纪老迈,在我们包家也有四十多个春秋了,一向为人谨慎,我很放心,我死了之后,你就收拾一下剩余的家产,回到你的老家本土去吧,好在老家养老送终安享晚年。”包明说道。

老管家含泪点头应允了。

很快就到了时间,也就是到了第三天,这一天是圣上吩咐的时间。

包明就在三更天德时候,将朝服更换,洗手之后,干干净净,然后焚香祷告,将奏本放在桌子上,然后吞金而亡。

到了天大亮,老管家还没见老爷出来,这里黎明静悄悄,他就进去看,看到老爷早已气绝身亡,唬了一跳,连忙失声呼救,众书吏衙役都来帮忙,慌作一团,也没能救活,身子早已冰凉,看样子死了。

这一天早朝,文武百官山呼参拜完毕,值殿官传旨道“诸位臣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