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五藩王救急 (第1/2页)

林娘娘被打入冷宫,奸妃钟娘娘被皇上临幸,次日就被册封为皇后娘娘,御赐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的特权,管理宫内事务。

钟妃被扶正后,入驻昭阳宫,恃宠作恶多端,

无法无天,对人异常狠毒,内宫的人,人见人怕,鬼见鬼惊。

她又打心腹武士,悬挂禁宫警示牌,不准文武百官任何人等进宫探望林娘娘。如果违反,龙凤宝剑不长眼睛,不认人,一定斩,告饶无效。

于是,她就安排人不分昼夜打探林娘娘,密切关注林娘娘的生产情况,一旦分娩,立马告知的,不得有误,否则定斩不饶,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东平王,镇守潼关的尹皋,有一天突然接到了快马加鞭来的密信,打开一看,之见上面详细写道

“东平贤王尹皋麾下曾记得否?贤王离开京师,镇守边关,威名远扬,以仁德治理地方,以贤能服务百姓,苍生都有幸得到贤王的服务,地方顽固逆反之徒都得到感化,弃恶从善,盗贼强人都十分佩服,贤王真是国家之栋梁,朝廷之靠山,现在,四方安宁,八方和平,不像在朝廷里面乌烟瘴气,朝政已经非同以往,现在是奸相当道,把持朝政,奸相佞臣专权,势力如日中天,猖狂肆虐,无法无天。”

“朝廷大多趋炎附势,对奸相佞臣敢怒不敢言,有的连愤怒都不敢,善良之辈在朝廷里面无立足之地。目前,国家有泰山压顶的危险,朝廷有危如累卵之忧,并有大厦将倾的势头,令人夙夜担忧,夜不能寐,不得不厚着脸皮上书给尹皋贤王。”

“事情祸端的起因是,当今国舅林逊殴打钟奸相之三子就是三国舅的,因三国舅强抢民女,林逊误伤三国舅,三国舅一头撞在石阶上,当场死亡,但是,如今朝廷不严格依法执法,就会枉法裁判,难以伸张正义。到今天,林逊已经逃脱在外,林丞相在金銮殿与奸相口角之争,当场殴打奸相,不成想误打误撞用笏打了当今陛下,皇上大怒,当殿赐丞相红绫罗死亡。皇后林娘娘气愤,上殿陈明冤屈,不成想,惹怒皇上,皇上就剥夺皇后名号,将其打入冷宫,软禁在内宫,现如今钟家更加得势,奸妃奸相父女二人势如中天,火势凶猛,祸端即将起于萧墙之内,林皇后身怀龙妊,被幽禁在冷宫,将来难保。”

“因此,写下密信给贤王,必须念及世世代代享受皇恩待遇,龙恩浩荡,难以尽数,会同回到京师朝廷,回朝见驾,带兵随行,或者惊动圣驾,改变圣心,一可以保回国母,二可以扫除奸相佞臣,肃清朝廷腐朽,弘扬正气,奠定国家基业,安抚国民之心,这才是贤王一大功劳,贤王有回天之力,不世之功,令人佩服。以此仰赖贤王,不胜感激!”

尹皋看完密信,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眼睛瞪得溜圆,大声骂道“奸贼!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竟敢如此陷害忠臣良将!有这样的害人精,怎么会安邦定国?国家根基怎么不会摇动?国家根基一动,大厦将倾,如何是好?再说林娘娘贤德才华兼备,是天下国母,堪做楷模,皇上怎么如此糊涂!竟然轻易放弃?真是昏庸之君,糊涂至死!真是辜负了先皇的嘱托,违反了祖制。真是气死人了!”

尹皋骂完,立马赏赐给送信的人,也就是兵部尚书派来的心腹家仆,然后回书一封说道“本藩王不日即将知会其余藩王,一同启程还朝。”

然后将书信交给兵部家丁带回复命。

尹皋召集众将来议论此事。

众将纷纷表态说道“王爷一向忠于朝廷,镇守边关重镇,为国家为王室勤勉有加,忠君爱国,保卫人民安定和平生活。谁料想圣上居安却不思考为什么平安,却不够重视王爷,不以忠贤为重,不爱江山,却宠信小人,宠爱奸妃,宠信奸相,如今,既然寇大人来信,告诉王爷带兵回朝,剪除奸相,消灭奸妃,以此恳请朝廷对林娘娘赦罪,免除处罚,那么,就显出王爷的精忠爱国的志向了。不知道王爷有什么想法?”

尹皋听了众位将军的说法,点了点头,长叹一声说道“诸位,不要再提提兵二字,当下和平年代,并非战火纷飞,战事频仍,当今却是国泰民安,没有敌国来侵占我天朝土地,人们也不起兵造反,或者起义反抗朝廷,我又怎么能动兵回朝呢?如果提兵回朝,一,可能惊动圣驾;二,可能惊扰国民。知道的人,会明白本藩王为勤政,为保国保君,懂得本藩王赤胆忠心,并未二心,不知道的人,却说本藩王以下犯上,不安身立命,不好好镇守边关,却起兵叛国。”

“这是勤政,清君侧,并非造反叛国啊,王爷!”

“当今天子有些昏聩,恐怕很难听得进去忠言,假如奸相奸妃说了,恐怕皇上就分不清了黑白,那么,咱们尹家的名声就坏在本王爷的手里了,世世代代的清名毁于一旦,本王爷就是罪魁祸了。如今,暂且留下王爷印信,给夫人代理,同时有劳诸位将军小心翼翼,驻守边关重镇,照常守护,练兵,代本藩王之劳,多多感谢!”

“大人客气!这是末将的本分。理当如此!王爷不必担心。放心去回。”

这一天,王爷就到了后堂,将兵部寇大人送来的密函,交给夫人观看。

林氏夫人一看,仔细看完之后,一声叹息,头一晕,就倒在地上,瘫软无力。

侍女连忙过来将其搀扶起来,坐好,慢慢呼唤醒来。

“哎呀,王爷,妾老父亲可是三朝元老,对朝廷忠肝义胆,绝无二心,文武百官,天下臣工,都知道老父的清名,圣上糊涂,全然不顾念老父亲皇亲国戚的情分,竟然赐死,并且死得如此惨烈。竟然听信奸相,宠溺奸妃,抛弃贤惠皇后,全不顾礼仪国体,真是一个无道昏君!王爷,妾期待王爷尽快起本部人马,回朝,勤政清君侧,剪除奸相奸妃,救出国母,代替妾行报复,报仇雪恨,替妾出一口恶气才好!免得心口疼痛。那么,妾就感恩不尽了!”林氏说道。

“夫人,你是女流之辈,见识有限,怎么晓得君臣大义呢?怎么能公报私仇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尊臣卑,这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天高地厚,天地悬殊,又怎么能冲动起兵兴师问罪呢?下官今天回到朝廷,会同五王一同面君,自然而然就有了主意。在出之前,暂且将印信兵符放在这里,请夫人代为保管,并处理边关行政事务。下官只带领二百名随行人员回朝面君。倘若能够救出国母,除去奸相奸妃,下官即刻返还。如果无法救出国母,被圣上斥责,那么,下官就撞死在金銮殿石头台阶上。切切不可听信诸将的蛊惑人心的言论。免得惹火烧身,遇事要千万冷静些,不要胡来。记住记住!”尹皋说道。

“王爷,女流之辈也有人性,懂人情世故,王爷只带二百家丁随从回朝,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太危险了。只恐怕有去无回。妾深深担忧。”林夫人含泪说道。

尹皋听了,摇了摇头,不听林夫人的劝诫和提醒,当成耳旁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