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包爷打皇后

包王爷说完,就双腿夹了马肚,催马向前,高举金鞭,冲向钟妃。

有十来个护驾将军,齐刷刷向前劝解,纷纷下跪在地上,同声哀求道“王爷,王爷,恳求看在圣上的金面上,饶恕娘娘,如果稍有差池,我们护驾将军难辞其咎,恐怕都要追责,个个都难逃惩罚,乞求王爷见谅,放过我们。”

汝南王包正一看,这些将军恐怕要受牵连,万一打了皇后,他们不该死的,算了。

只得收了金鞭,喝道“无非是仗着随从人人多势众,否则,一定要你狗命。”。

说完,就扬起金鞭打在凤辇上,将凤辇一幅打断。

吓了钟妃一跳,看到包爷加鞭离去,钟妃怒气未消,又惊又怕,然后又心生一计,就将日月宫袍全都扯烂,成为碎片,霞冠也歪在一边,像是真的被打了一顿似的,然后传令,不去太祖庙进香祈福了,直接回宫去了。

再说汝南王包正王爷回到金亭驿馆之中,三位王爷迫不及待地问道“打奸妃了吗?”

汝南王见问,就将刚才的一幕说了一遍,怒骂奸妃,骂她恃宠魅惑皇上,陷害忠良,排除异己,和奸相一同祸害朝廷,危及江山社稷等等,都说了。

“包王兄,你辱骂他一番,出了一口恶气,又打折了凤辇,你就理亏了,估计这奸妃不会善罢甘休,回宫后一定会启奏皇上,那么,奸妃肯定不会一五一十说话,肯定会添油加醋,只有加猛料,不会为你说话,我们四个人的性命,就在早晚之见丢失了。哎——”山西太原府平西王龙迪说道,叹了一口气。

他们又议论纷纷,没有一个逃跑的。不知不觉已经日落西山后,这一晚,平西王龙千岁立马写了一封家书,让心腹家丁火送回王府,报知龙夫人,暂且不表。

再说钟妃一回到内宫,见了皇上,立马就梨花带雨,泪流满面,故意哽咽抽泣,行了君臣之礼之后,说道“陛下替臣妾作主。陛下,承蒙陛下赐臣妾前往家太庙进香,为陛下祈福,路过一家金亭驿馆,遇到了汝南王包正千岁横鞭立马,进行拦阻,破口大骂,辱骂臣妾不应当是正位东宫,不是皇后娘娘,不许摆驾仪仗,臣妾不敢说话,包正咄咄逼人,侍强使狠,大骂圣上昏庸无道,宠信奸妃奸相,将来要打死臣妾。幸亏有护驾将军十来人出面,劝解并且护驾,才没丢掉臣妾的性命。他还狠狠地怒,过来将臣妾的宫袍扯碎,打断了凤辇。”

皇上一听,脸色就变了,很不自在。

“臣妾以为,包正就是一家王爵,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皇上兄弟侄儿后辈,实在是羞辱臣妾,不给陛下金面,罪该万死,只求陛下秉公办案,评判是非,公平处理,为臣妾作主。”钟妃继续说道。

说完,又开始抽泣起来,像是十分委屈。

皇上听完,暴跳如雷,怒道“可恶包正,没有朕的旨意,不经宣召,竟敢擅自离开镇守边关重地,竟然以下犯上,臣欺君后,触犯十恶之罪,难逃法网,明早临朝,寡人自有主意。”

钟妃才停止哭泣,心中得意,没有表现出来,叩头谢恩,一宿无话。

到了次日五更时辰,皇上登上龙座,早朝开始,文武百官纷纷进入金銮殿。

山呼万岁之后,百官分列两边林立,有王门官入内启奏“四位藩王在午朝门候旨宣召。”

皇上吩咐入宫内觐见。

四位王爷挨着次序一一移步进入金銮大殿,俯伏在地,进行参拜。

天子命令他们平身,然后赐给他们座位坐下。因为他们是千岁,是王爷,待遇自然与别的官员不同。

“寡人并无旨意宣召,四位王兄为什么擅自离开边关重镇?万一边疆有什么警情警报,没有主将坐镇指挥,如果外敌入侵,造成损害,算谁的责任?”皇上问道。

龙迪、秦严虎和杨广文异口同声地说道“臣等没有得到圣旨,没有宣召就离开驻地,实在有罪,只是希望陛下洪福齐天,威震四方,万国来朝,现在四方安宁平静,感到没有后顾之忧,只是听闻朝内有奸贼弄权乱政,忠良受到迫害屠戮,奸佞之臣横行霸道,并且越来越多,形势严峻,因为林国母贤良淑德,母仪天下,闻名遐迩,大小中外文武之臣,都知道林国母的名声,知道她是贤德之人,又因为是陛下的元配,天下臣民之母仪,一旦被杀身亡。臣等在边疆重镇不胜悲愤,难耐痛心,想想我大明开基以来,上承太祖仁厚之风,遗流善政,传来数代,未见有枉法伤害内外之臣。”

“前段时间,圣祖皇帝在天保佑,君王登基四十余载,深仁厚泽,保民如爱护亲生儿女,盛世太平,是春秋之后为大明之余光,惟独白壁有瑕疵,史书难以回避。就是废弃林后这件事,必须有真实罪名,罚当其罪才行。外臣也对这件事略有微词,不敢苟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可惜了这样的盛德,为圣祖皇帝所不齿,不敢苟同,历史上从未有过,实属罕见。所以正因为此,突进陛下废弃以上,又要重蹈覆辙,何况陛下对外被奸相迷惑,对内被奸妃蛊惑,尊卑倒置,西宫夺取东宫之权,忠良之士被冤枉杀害,倘若千秋之下,有史官忠实记录,仗义执言,不知道怎样来书写陛下?陛下到底是几等之君?如今,微臣会同回朝,觐见圣上,见了圣颜,无非就是恳求圣上将误国的奸相清除出宫,然后重新启用林逊国舅世袭忠良之后,如今国母已经身亡,难以再活过来,既然无法复活,那么,对奸妃也要采取措施,将奸妃罢黜出宫,另外挑选贤良之女,正位东宫,那么,内外没事,尽都安然,国庆祯祥,江山社稷臣民之大幸也。恳求陛下准臣所奏请的事项,微臣立即领受擅自离开边防重镇的不奉宣即入宫觐见的罪名。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三位王爷说道。

皇上一听三王爷的启奏之言,全是逆耳之论,不仔细辨明,就立刻火,厉声喝道“你们五位就是在外驻守边关的藩王,世世代代受到国家恩惠,朝廷厚待,难道不明白君尊臣卑、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道理吗?你们不奉诏私自还朝就有藐视君王的嫌疑,朕还没追究责任,你们却不讲道理,一味地谴责朕杀害忠良,废弃皇后,只是风闻表面信息而已,实际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不知道的是,林太师在金銮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殴打寡人,林后犯了两次罪,再一再二,寡人饶恕,却不领恩情,国法不是一张废纸,要不然怎么让天下臣民遵纪守法?你们怎么能口口声声归罪在寡人身上呢?”

“再说,昨天汝南王包正在金亭驿馆门前拦阻钟爱妃,皇后娘娘,鞭打皇后,已经大失人臣之礼,坏了规矩,死有余辜。至于说,钟妃贤德第一,天下无匹,理当位居昭阳正宫,哪里有可以抛弃不用另外选任皇后的道理?现如今朝廷之内,君臣协和,和睦共处,同舟共济,哪里有奸相乱政之说?你们几个不奉诏还朝觐见寡人,当殿辱骂寡人,应当赐死。但是,寡人念及你们是开国王亲之后,赦免死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现在将你们削职为民,只有汝南王包正这贼奸佞子,目无君后,重罪难饶,赐白绫绞死。”皇上说道。

汝南王包正一听,二目圆睁,怒气冲冠,站起来大声喝道“臣一出关,就预感到性命不保,但是,如今陛下忠言不听,当成耳旁风,奸佞之贼,陛下当成亲人,废弃正宫娘娘,宠信奸妃奸相,诛杀元配妻子,杀死自己的孩子,五伦不管不顾,颠倒是非,不辨黑白,臣等世代承受王恩,不忍心眼睁睁看到江山社稷崩塌,所以才斗胆拦阻奸妃凤,打破凤辇,就是要警告她僭越之罪,要做收殓,所以失了人臣之礼,死有余辜,但只求陛下将微臣千刀万剐,以警示将来。让那些忠言直谏的人望而却步,惟独微臣视死如归,看待死亡如同鸿毛,现如今陛下不准微臣等来启奏,不驱逐钟家父女,任由他们内外专权,养成大患,陛下将来再回头想一想微臣今天所说的,到时候别追悔莫及,陛下可能成为亡国之君,将来没脸去见先帝在天之灵。”

皇上听了这一席话,彻底对姓包的失去了耐心,他立马怒吼道“大胆乱臣贼子!好生无礼!当殿竟敢欺辱寡人,冒犯圣颜,国法难容。现如今你四路不奉诏没旨意就擅自还朝,想必是同谋欺主,一概不赦。传旨给值殿将军,将这四人押到法场,就地斩,对包正之妻,也要一并捉拿正法,绝不姑息!”

当日,值殿将军就领了圣旨,将四位藩王押出金銮殿,去往法场行刑。

天子还在气头上,怒气未消,情绪激动,群臣不敢吭声,更别说保奏了。

当时,世袭王爷华璐,权势很大,当今天子也怕他三分,他也很少参与朝政,不是大事,从不言,也不表态,只要他说的,天子都会考虑,给他面子。

他是自由人,上朝不上朝,都有俸禄,而且比经常上朝的俸禄还要多得多,他今天刚好上朝,他已经预感到今天有事,因为昨天钟后的动作太大,动静惊人,所以他猜想一定有一个说法,于是就上朝听听。

他听到金銮殿上王爷和皇上的对话,对皇上的幼稚,不好说什么。

当听说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过分的是,竟然要杀人了!而且要杀的不是一般臣工,而是四大藩王,这还了得!

他就离开座位,站起来大声喝道“欺瞒且慢,且慢押下去!”

值殿将军一看是华璐王爷在叫停,哪里敢不听?值殿将军很清楚华璐千岁的分量。

华璐千岁出来启奏道“陛下,五路藩王,均为镇守边疆的封疆大吏,举足轻重,天下都知道,他们是开国元勋之后,与国体休戚与共,怎么能说杀就杀呢?这些人是国之栋梁,不可伤害。如果外敌听闻五大藩王遇害,一旦兵戈四起,烽烟滚滚,那么社稷危险,生民涂炭,更何况圣上自从登基以来,已经有了十五年了,如今,朝政变化多端,风云突变,无法捉摸,现在又数次杀戮朝臣,大伤仁厚之基,将来恐怕江山难保,陛下罪莫大焉,难辞其咎,臣属于陛下一脉宗枝,不忍心看到江山易主,社稷崩塌,不如效仿商朝的微子之义,以尽各行其志。还是请陛下省察参详,谨慎为之,切记切记。”

皇上一听华璐王爷一番话,将他比作商纣王,是一个昏君,心里有些不快,也有些惭愧,想想他说的不无道理,毕竟他不是外人,总比外人要值得信赖。

想到这里,他说道“王兄,刚才那四位藩王原来就有辱骂君王、擅离职守重地之罪,姑且看在王兄的情面上,为他们讨饶,就免除死罪,将他们削职为民,但是包正罪重,难辞其咎,不能宽恕,臣欺君妻,以下犯上,真正粗鲁无礼,送到九边夷外,充军十年,借此来警告那些想要以下犯上的人。”

“陛下,君有净臣,不至于亡国,父有诤友,不至于亡家。四位藩王回朝没有奉诏,不是没有原因的,是因为朝廷生巨变,所以想还朝来解救林后国母于危难之中,实实在在是一片忠肝义胆,并非僭越以下犯上,不尊君王,他们是良臣忠臣,陛下不感激,反而以他们为草芥,不重视,反而要罢黜,斩的斩,杀的杀,削职为民的削职,配边疆的配,将来陛下如果有了不合适的决定的时候,恐怕文武百官都不敢提出良言诤言,不敢提出合理正确的建议,都怕步其后尘。那么,众臣都三缄其口,陛下更容易做错决定,怎么能立国呢?至于包正王兄,将钟妃的凤辇打破,不过是痛恨林后惨死,属于一时激愤,冲动而为,情有可原。还伏乞我主一并赦免,不予追究。”华璐千岁爷说道。

喜欢大明第一奸相请大家收藏大明第一奸相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