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英雄拜英雄 (第1/2页)

“昨晚在佛波将军古庙,受到启示,说,爹爹和姐姐都驾鹤西去了。”林逊说道。

胡大王一听,长叹一声,说道“林国舅如此仗义!反连累的国舅家破人亡,投奔他处。天地虽大,竟然让国舅没有立锥之地,好在,今天与国舅爷相遇,因为国舅以前曾经救过山妻,无以回报,只是请国舅爷暂时委屈在此地居住,暂时作为山寨之主,小弟就在国舅爷麾下听令,听从调遣,召集军马,等到兵精粮足的时候,兴兵杀入京城,为老太师和林娘娘报仇雪恨,稍微尽到小弟的拳拳之心,不知道国舅爷的尊意如何?”

“胡兄说的什么话?哪里有喧宾夺主的事?没有这个道理,胡兄在这里深得人心,众望所归,让我来当领,万万使不得。实难从命,但是,既然胡兄如此仗义,不如咱们就结拜为异姓兄弟,暂借居住在山寨,招兵买马,等待时机为老爹和国母娘娘报仇雪恨,才是上上策!”林逊说道。

胡大王一听,喜上眉梢,连连竖起大拇指赞道“这样做是最好的!只是有些相差悬殊,国舅爷人品高贵,温文尔雅,只是小弟就是一粗俗武夫,只有屈就了。还需要斟酌斟酌。不可大意。”

“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惜英雄,英雄拜英雄,何必分彼此?胡兄考虑的太多了。不必多说。”林国舅说道。

胡大王非常开心,喜气洋洋,命令喽啰在堂屋例摆下了香烛案几,然后跪下磕头,向天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天地人心,结拜为兄弟。

胡大王比林逊年长三岁,胡大王就为兄长,林逊为弟弟。

二人行礼结束,就起来,一同坐在椅子上,慢慢交谈起来。

林公子又问赵秀才道“为什么没有回家乡,反而在这山上招赘了胡兄?”

“其中的原因,国舅也不知道,只是当初小女自幼就许配给了胡门,只是因为国舅爷搭救,后来得到包府尹的帮助,大恩大德,放走了我们父女,然后文明缘由,就命我们父女不可以在京城居住,要回老家去,免得受到奸相的陷害,到时想走就走不了了。我本来是湖广岳阳人,动身的时候,就向将女儿带回岳阳给胡贤婿完婚,谁料想胡贤婿出于义愤,杀了钦差大臣,然后就逃奔此山,我们父女没办法,只有到这里寻访下落,找到后,就在山中完婚了,并且我们已经给贤婿说明了情况,说国舅爷如何搭救我们,所以,贤婿十分感动,就差派喽啰去到京城探寻国舅爷的消息,天天盼望国舅爷见面,还没见回音,没想到国舅爷自己来了,正在思念不已的时候,不料想在这里不期而遇,谁也没想到会这样,实在是天可怜,逢凶化吉,一切顺利,真是可喜可贺!”赵秀才说道。

“原来令嫒早就许配给了胡兄了,难怪呢!”林公子说道。

说完,安排夜里膳食,摆开宴席,三人就在席上共饮。

他们一边饮酒一边闲谈。

“请问胡兄山上一共有多少人马?”林公子问道。

“众喽啰共计大概有两万余人,粮草可以提供两年的。众位喽啰也并非杀人越货的强盗土匪,都是我在关中为总兵时,只是因为奸臣奏请克扣减少军粮,军中难以为继了,众兵哗变,所以,愚兄就一不做二不休趁机将奸相派来的钦差大人杀了,众兵从此拥护愚兄投奔此山,寒来暑往,已经两年了。在关中满载粮草,还有马匹数百,都在此山储存,到如今,愚兄在想,是不是既然落草为寇,就要抢劫为生呢?因为粮草没了,人心必然慌乱,正在为此事头疼。是不是靠打家劫舍才能长久生存呢?”胡大王说道。

“不,不,不是,此言差矣!我今天暂时居住在这里,不过是要聚集多一些兵马,就像韩信那样,多多益善,好知会潼关尹皋姐夫,一齐兴兵,才能成就大事。怎么能仿效哪些草寇盗贼来打家劫舍,败坏名声呢?如果这样,去打扰平民,欺负良善之人,不够义气,早晚不长久,等明天,小弟就立下规条,出台纪律,让全体士兵和将军遵纪守法,免得胡作非为,成为乌合之众,被人耻笑。”林公子说道。

“国舅真是高见!言之有理!”胡大王说道。

胡大王说完,哈哈哈一笑,接着说道“愚兄就是一介武夫,没有文化,不会识文断字,高见不及贤弟,明天就请贤弟列出纪律,有令必遵,以便依令而行,做到有令可依。”

这一晚,三人吃酒到深夜,才结束,然后分别去休息。

到了第二天,林公子就列出各条命令,就在山前搭设一个台子,将招军大旗给树立起来,大旗帜迎风飘扬,猎猎作响。

颁布了命令,从此不许私下山林去打家劫舍,遵守纪律,如果一旦违令不遵,下山去抢劫民间金帛的,不管多还是少,一旦现,就会被重打六十军棍。

如果现奸淫妇女的,一旦现,一律将强奸犯剥皮示众,

如果有士兵放火烧毁民房的,践踏毁坏人们祖坟的,砍伐他人风水树木的,一律绞死,绝不姑息。

凡是有余粮的,根据其余粮多少来按照比例收取税收,一般余粮越多,收取比例越高,普通的余粮十分只取两分,没有余粮只有口粮的,不用缴纳税粮。不准多取,现有违令多取的,严重的斩示众,轻微的可以打八十军棍。

如果遇到钟家的人,不论从水路还是从6路经过此处,一定要将其捉来审问,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此令一出,众人都非常赞同,也愿意遵守命令。

这一天,林公子修书一封,命令两个士兵下山,将书信交给林母。

“就说从潼关来的,要接母亲去,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就说道了潼关,姐弟重逢同聚,唯一担心的就是,老夫人被奸相假传圣旨,陷害家属也未可知。只要接来了母亲,就万事不愁了,再也无忧。”

两名士兵领取了路费,就下了山,不分昼夜,快马加鞭,到了林公子的老家。

再说林夫人,因为打儿子去京城省亲,去了之后不满三个月就接到了凶信,说,老太师因为殴打奸相被杀,女儿身居偏宫冷宫,被幽禁起来,形同坐牢,听到这个消息,真是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将老夫人差点气死过去。

整日里老夫人长吁短叹,天天哭泣,眼泪不干,后悔让儿子去京城,又巴不得儿子快点有信,并快回来。

越是盼望,越是没信息,她就心烦意乱了。

这一天,突然接到林公子的来信,她喜出望外,连忙拆开,细细查看,看完了,心里就亮堂了,全都明白。

心里稍微好受些平稳些了。

她想,幸亏这个畜生跑得快,捡了一条命,要是晚一步,就也凶多吉少了。信中提到了说包府尹放了他,反而害了包府尹的性命。真的非常可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