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为国锄奸佞

好书推荐: 神的传说

“龙先生所言极是,今天,喜迎殿下到关,真真切切是君臣有主,我们文武众员都有依靠了。明天,尹王爷可以传谕给众文员知晓,大小三军之众,竖立一个祭台,商议登坛拜帅。听候殿下给众文武官员封一官爵,起誓起兵,兴起义师,才不是乌合之众,然后出行也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顺,杀向京城,诛灭奸佞,就在此一举。如若不然,将士们都没有斗志,又重新走了铁球山和二龙山的老路,一击即溃,丧失根据地,投靠无人,并不是胜算。不知道王爷的尊意如何?”太尉说道。

“太尉之言,没有错误!丝毫不差!如果出师有名,那么才是王者正大,使得天下人人都知道东宫殿下,并会想到林太师的恩德,就会望风披靡,归顺者甚多,那么,大事就成了。就不用担心将来不能剪除奸佞。殿下可以准奏,明天选个黄道吉日,设立祭坛,拜帅封爵,封赠文武,然后将书投送给五王,等他们兴兵接应,这是万全之策!”尹王爷说道。

“既然如此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到如今,朝廷现存,屡屡思念孤手足之情,只有他母后嫉妒之心不死,并且有奸相弄权,使得兄弟二人不能相见,不容孤立足于天地间,这件事,并非当今皇上之意,为孤怎么能擅自封爵兴兵结下怨恨呢?这样做,不是冒犯朝廷有伤国体吗?还是祈望尹王伯与太尉商议参考完备后,再依计而行,免得将来陷孤于不仁不义之地了。”太子说道。

“殿下,此言差矣!奸妃父女长期把持朝政,肆意弄权,我的父亲惨死,国母身亡,都是因为他们构陷,忠良受屈而死,奸佞当道,奸党佞臣日增,神人共愤,如今不趁此大好机会,君臣会合,各路英雄聚集,正应当兴师讨贼,杀上京城,诛杀奸佞,你报国母之仇我报杀父之仇,为什么总要犹豫不决呢?如果君臣看到殿下优柔寡断,恐怕会人心涣散,各自归去,殿下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还朝见到弟兄呢?”林逊说道。

“国舅之言极是!倘若殿下三心二意,君臣将士心灰意冷,恐怕到时候,你不兴师问罪,奸相父女一定先下手为强,征伐殿下,恐怕到时候限于被动地位,恐怕难以取胜,恳请陛下三思,免得后悔莫及!”龙迪说道。

太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说道“既然众位王兄这么说,不无道理,句句都合规并不例外,必然要陷孤于不义了。等待明天孤依照议定的进行受封。”

众文武都十分高兴,这一晚,大排筵席,君臣相聚,其乐融融,酒至三巡,更敲三鼓,才命令撤去宴席,城厢内外,大小三军,约有四十万之众,全都赏赐美食美酒,一同享受,暂不详细描述。

第二天,众将大小三军,听候封爵,依班序次,或坐或立,在帅堂之上兴高采烈,雄姿英,都十分兴奋。

龙迪早就吩咐民夫搭建起来拜帅祭坛,高三丈,共三层,在大营前面,这一天,殿下身穿拜祭用的帽子和衣裳,开始祭拜天地,然后当中正位,说道

“孤今天有幸得到众王兄协助扶持,才能有今天。上,由先王祖宗荫蔽照顾,只是因为先王升天,孤被钟氏父女弄权,国母被害,孤不得不逃亡在外。天地虽大,无立锥之地,屡次被兵丁追逐,幸亏遇到尹王伯、林国舅、众文武等等同心协力,重起义兵。君臣同心同德,诛灭奸佞,以安邦国,事出有因,全为权宜之计,尹王伯受封。”

尹千岁上前一步,高声回应一声,到了正位,太子说道“特敕尹王为统兵招讨元帅,主佐上军,敕授兵符虎银。大小三军总领听其节制。”

再封林国舅,统领招讨,主佐中军、左军元帅。敕赐尚方宝剑,以指挥调动三军。

又封太尉统兵招讨右军元帅,敕赐斧钺,以调动指挥三军。

胡猛彰和包力二将敕封左右正印先锋。

狄六被敕封为护国军师,行军都尉。

胡强被敕封为府卫将军,左翼救应。

胡猛被敕封为车骑将军,右翼救应。

龚厚被敕封为武烈将军,中军救应。

赵枉被敕封为军中参谋。

关中所有的参将、游击、千户、副将等五十余员,都加升三级。

这一天,封赠官爵结束,太子命令上中下三军主帅登上祭坛,跪接令符帅印,下来谢恩。

众文武大小官员欢天喜地,欣然接受敕封。

这一天君臣大排宴席,庆祝受封,三军畅饮叙谈,非常热闹,不需多提。

到了第二天,尹王爷会同三帅,商量斟酌议定禁条十款,申明号令。只见上面写着

第一条,临阵退避脱逃者斩。

第二条,闻金不立即退者斩。

第三条,故意泄露军机者斩。

第四条,故意违抗号令者斩。

第五条,队伍不整不齐者斩。

第六条,妄报谎报军情者斩。

第七条,私自虐待俘虏者斩。

第八条,滋扰犯奸欺民者斩。

第九条,传播谣言惑众者斩。

第十条,喧哗扰乱军心者斩。

当下十条禁令一出,军中将士有十万众,谁敢不遵守?

这个时候,军威大震,威风凛凛,齐整划一,号令严明,太子一见,知道了尹、林和太三帅调度有方,和以前在铁球山、二龙山的军容军貌大不相同,他心里暗自高兴。

这一天,四城扯起了大旗帜,大旗上写着“为国锄奸”四个字。

并且向四处出战斗檄文,东宫太子传谕四方,各府、州、县,望风归附,不动一兵一卒。

不说潼关封爵,整顿军纪,人心大为振奋,却说怀庆府在河南的西边,潼关又和山西交界为毗邻。

这一天,怀庆总兵龙云柏带兵到村庄里去捉拿云慈太子,没有捉到,一心狐疑,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想来想去,就想到一个主意,就派士兵去四方打探消息,查找云慈下落。

这一天,他派出的士兵回来报告说,潼关的尹王爷将四路城池全都扯起了大旗,上书为国锄奸四字,才知道云慈太子在潼关。

喜欢大明第一奸相请大家收藏大明第一奸相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