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安置 (第1/2页)

长兴岛是长江以北第一大岛,岛上树茂林丰千野绿,山似留人青出郭。

岛上的植被以亿万计,常年人迹罕至。

一直到顺治年,才正式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则》,连带着此岛人多了起来。

数千运来的难民,安排在岛西,砍伐树枝,收集藤条枯草,一夜之间就起了上百茅草房。

作为队伍中的主心骨,唐清安无法只考虑战事,还要兼顾民情,不然收拢再多的难民,也只是做了无用功。

“冯先生,这番辛苦你们了。”

一个青衣长衫的中年生员,领着几名同伴,来向唐清安汇报安置难民的事项。

唐清安请众人坐下说话,这几个读书人都是难民出身,他一路都非常的善待和尊敬。

“将军对我等有救命之恩,些许小事岂值得将军放在心上,我等食君之禄,实乃应有之举。”

“冯先生高节。”

唐清安沉吟片刻,终于开始试探。

“如今复州几地,敌人兵力空虚,且都有愿意做内应的旧人,天赐良机不可错过,等我功成之后,就送几位先生回山东。”

几人听到唐清安的话,纷纷面露喜色。

被他们的神情收在眼里,唐清安并没有太过失望,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机会的。

更可能有明白人,但确瞧不上,毕竟他们功名可期。

冯胜之突然笑道。

“将军是嫌我做事不利?”

“冯先生哪里话?难民众多,诸事繁杂,多亏了先生的帮助,才让诸事井然有序,我佩服都来不及。”

唐清安面露诧异,内心却起了波澜。

“既然如此,为何又不留我呢。”

“哈哈哈。”

唐清安大笑,起身上前拉起冯胜之,神情激动,“我怕我这里庙小,耽误了冯先生的前程。”

“都是为国做事,又谈何前程,不愧于心罢了。”

“好,好,好。”

唐清安一连三声叫好。

“既然先生不弃,那岛上诸事尽托付先生了,有什么要求,尽管找我。”

“将军既然想要垦荒开田,一则缺少牛,而且缺少器物,还请将军向朝廷多索要这些物资。

我这几日走遍此岛,像西山,八岔沟,地藏庵,花地等地,地平土沃,又靠近水源,烧林置田并不难,只要工具齐备,开垦几万亩良田唾手可得。”

“好,这些事情我来办,保证不耽误先生的计划。”

在离开锦州前,唐清安就和辽东经略史鼐商讨了诸事,其中就有组织难民开垦荒田,他保证供应的事项。

送走了冯胜之等人,海对岸的消息源源不断的送来。

例如羊官堡其实只有两百兵,另外一百蛮兵是驻扎在复州卫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偷袭之策。

复州卫离羊官堡上百里远,等偷袭成功,对方收到消息支援也来不及。

而且还有复州城里汉军参将的掩护,说不定还能拖延住对方。

就算偷袭不成,那就重新退回海上,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只不过可惜了堡里的粮食。

现在辽东湾都还没有出,只是小试一番,就收拢了两万多难民,等出了辽东湾,不知道还有多少人。

自己船中只有两千多石大米,如果没有等到朝廷的补给,就支撑不下去自己的行为了。

所以唐清安才想要打下羊官堡,并没有其他想法,唯看中了堡里的粮食。

谢友成急匆匆的回来了。

他来是要求大军出战的。

羊官堡今天早上,派出了一百余人,散出去各地劫掠,如今城中只有六七十人。

闻言,唐清安立马召集诸将。

出海前的八百营兵,各岛分别留守了不到一百人,再从收拢的难民中,挑出的军士三百多人,如今一千出头。

军中剩余的两百杆鸟铳以全部下,一千打数十,这仗可以打。

众队长闻言,脸上都没有惧色,都认为可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