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等待“李团长” (第1/3页)

支撑游击战除了地形,更需要情报。

而辽民都是金州军,镇江军各小队的情报来源,前方何处敌人,军力多少,平常巡逻的路线等等。

唐清安无力动大战,蛮族同样也无力动大战。

历史上毛文龙根基不稳,被蛮族大败,逃入了朝鲜皮岛,蛮族以镇江索之。

物资短缺,兵力不足,几次游击战都因为蛮族占据地利而失败。

因此。

哪怕辽左义民无数,对蛮族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却因手无寸铁,无法形成合力。

内部困顿,外部无支援,哪怕如矿山之民高达数千的各处,最后还是被后金一一屠杀灭之。

蛮族得以顺利的搜刮物资,屠杀辽民,度过了这几年物资缺乏的难关。

就如唐清安当初刚来东海堡,和二弟刘承敏论势时说的,他不会给蛮族这种安心展的机会。

各地除了城池守军,九大营兵两万七千人。

这近三万经历过数年战事,又淘汰了老弱,剩下来的精锐老兵们,由三大分守大将的调度下,各营总的派遣下。

从长白山脉东岸全线出击,上千里的战线,打成了乱战。

不光蛮族被打蒙了,连唐清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队现在都在什么地方。

游击战就是要第一时间现战机,捉捕战机,根据战机临场应变。

蛮族对到处开花的敌人一头雾水,打了就跑,或沿着河流,或躲入深山。

而金州兵,镇江兵,有各地辽民的加入,他们带来了当地的情报。

战场上,一方是瞎子,一方是明眼人。

哪怕蛮兵都是打了十几年胜仗的精锐之士,也无可奈何,疲于应付。

这就是唐清安要升三大分守大将的原因。

有这三处前线的大脑。

才能乱而又不乱。

一个又一个小队被灭,引起了上下的担忧,开始劝戒要保守一些。

唐清安不以为意。

冯胜之来劝他。

顾应时也来劝他。

李成贤都忍不住,写信来劝他。

两万七千营兵,是金州镇江的根基,如果这两万七千营兵伤亡过重,以后如何保住金州,镇江。

前方三大分守大将,同样来信,询问是否继续。

一则兵力损失过多,二则粮草短缺,三则队伍混乱不堪,有些失去把控。

“熬。”

唐清安对谁都是坚定的答复。

这就是一场比赛。

比谁能熬下去。

蛮族熬赢了,几年后就能腾出手,重新聚集了物资,二十万大军可以随意出击。

而金州,镇江,辽西未来都会陷入守势,疲于应对。

而如果自己熬赢了。

那就是获得了胜机。

蛮族二十万大军,十余万精锐之士,将会变成他的拖累,一步步拖垮蛮族。

他本族才多少人口,没有几百万辽民供给他搜刮,如何供应的起二十万大军。

唐清安收起又一个小队覆灭的军报,离开了书桌。

他也有压力。

虽然外表如常,实则内心焦急万分。

众人的担忧也不是凭白来的。

两万七千营兵啊。

几年来才积攒了这点家当。

没有人可以让自己诉说心里的压力,唐清安只有向秦可卿诉说自己的焦虑,以缓解心理的沉重。

对于军国大事,秦可卿虽然平日里精明,又如何能懂这些事,仔细的听着夫君的话语从中学习,以跟上夫君的脚步。

“兵和民是不一样的。”

唐清安带着秦可卿在院子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