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还名器于朝廷 (第1/3页)

王不见王。

当王见王的时候,就到了最终落地的结果的时候,再也没有缓转的余地。

朝廷与金江镇这两年的猜疑,互相之间的试探和冲突,终于到了要摊牌的地步。

忠顺王的侍卫,平辽侯的侍卫,都在十步之外等候。

十步的距离,正好合适。

十步之内。

忠顺王和平辽侯相对而坐。

年轻。

太年轻了。

只有老年人,才知道时间的可贵。

人到了老年,每一日都在感受着时间的流失,这种滋味让人心焦,心慌。

“平辽侯小时候读的什么书?”

听到忠顺王问起了不相干的问题,唐清安并没有以外,露出一脸的笑容。

“成家宝业。”

“当行的书?”

忠顺王见多识广,连这种商学上的专业书籍都有所耳闻,见平辽侯点头,出了感叹。

“可见平辽侯的一身本事,实乃天授啊。”

“哈哈哈,忠顺王抬举了。”

唐清安闻言大笑。

大周的文人就喜欢这等说法,有的官员甚至写出了自己夜遇仙人,得授百金的故事。

让人酒桌上多一谈资罢了,当不得真。

……

突然就陷入了安静。

两人各自沉思。

身后的寂静,引得双方的侍卫,都情不自禁的回头,等现没有多余的事情,才放下心。

十步。

不管是谁的侍卫,没有哪个侍卫敢越过这个规矩,导致了王与侯的谈判破裂。

因此哪怕刚才的担忧,各侍卫也谨守此规矩。

忠顺王抬起头,又看向了平辽侯。

唐清安感受到了忠顺王的视线,也抬起头,平静的等候他的结论。

自己已经出招了,该如何决定,自己左右不了。

忠顺王则感受到了平辽侯的自信。

他也应该自信。

因为看似大周有选择,其实大周没有选择。

无论是放任金江镇,对抗蛮族,或者拉拢蛮族,对抗金江镇,对大周都是下策。

支持蛮族,还是支持金江镇,大周的选择都是养虎为患。

而如果金江镇和蛮族媾和,对大周则是更大的威胁,比原来的局面要危险数倍。

真到了这等局面,蛮族从北而攻,金江镇渡海而攻,整个大周的北方,以及沿海都将糜烂。

如此形势,大周乃至于有亡国之危。

以前忠顺王顾不上国家的安危,眼里只有稳固侄儿皇帝的权势,现在侄儿皇帝坐稳了江山。

等他把精力放到了辽东上,才现了令人难以下手的局面。

忠顺王眼神逐渐严厉起来,直看向眼前的平辽侯。

此人。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换做是他的话,他定然会拉拢蛮族,以窥视中原,尝试伸手九鼎。

唐清安平静的迎接忠顺王的视线。

朝廷没有其余的选择。

唯独支持实力不如蛮族的金江镇,和蛮族起决战,对朝廷才是最好的结果。

唐清安给了朝廷,坐山观虎斗的机会。

“金江镇有信心打赢蛮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