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贾政退婚 (第1/3页)

皇帝未亲政前。

史鼎代表勋贵的势力,投靠了皇帝,提前下注。

而眼前的刘一儒,更是皇帝的师傅,名声极大的翰林学士,门生众多。

现在。

刘一儒独撑朝纲,自己远远比不上此人的势力。

史鼎的态度很恭敬。

根据他所知。

刘一儒派了他的得意门生去陕西,负责招安乱民,行动已经开始见效。

有了朝廷的招安,民乱当然会平息下去。

史鼎是这么认为的。

局势也正如他所想,陕西无数的乱民,响应官府的号召,接受官员的招安。

乱民们放下武器,准备获得接济,重新开始种地,心中期待新生活。

是他们拿起武器抗争,以获得的新希望。

达成了他们的这个简单的愿望后,他们立刻就放下武器,放弃了斗争。

刘一儒听完了史鼎的想法,对于平辽侯本人,有了更深的认知。

史鼎送走了刘一儒,去了贾府。

在回去的轿子上,刘一儒神色困顿。

他派去陕西的巡抚,也就是他的门生周世丰所言,周世丰的书信中,认为自己今年内就能平复民乱。

不费一兵一卒。

目前。

的确不是激反金江镇的好时机啊。

刘一儒虽然权势滔天,在京城竟然没有自己的宅子,而是借助朋友的家中。

当初他在京城的房子失火后,并没有重新修葺。

如此举动令人称赞,纷纷夸赞刘公清廉,一心为国。

朋友有几处的宅子,此处腾给了刘一儒,里外都是刘一儒的管家在管理。

其实很多官员都是如此,想要留下个清廉的名声。

在京城的官员,很多人会暂居住于寺庙。

寺庙清苦。

吃饭也是吃斋饭。

最热闹的寺庙,斋饭一定是最美味的。

刘一儒回到书房后,拿起门生求助粮食的书信,信中长篇大论,如何治理民生。

“周世丰还是有才的。”

偌大的书房,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各种孤本都有,还有好多画卷,收起来放在画瓶中。

摇了摇头,刘一儒又叹了口气。

门生求助到他,希望获得他的支持,说服朝廷多派些粮食赈灾,以此展开治理。

可惜啊。

“朝廷要是有粮食,又如何陷入这等困境。”

刘一儒又放下书信,想着如何应对。

去年辽东之战,掏空了国库,各地的征收,把未来的税都收了,形势不利。

而忠顺王今年各种大手笔。

对辽西蒙古的封赏,还有扩充新兵。

辽西才十万人口,其中士兵就有三万多,全靠国内的供应,还要招募更多的兵。

而去年士兵的犒赏都还没下。

还有九边的将士,已经欠饷多年,去年多次兵变,谁也不敢再拖,哪怕不足,多少也要供应些。

南安郡王也多次告急,告知朝廷南疆不稳,理当加大供应云南之粮饷。

清丈全国田亩。

刘一儒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全国的税赋不足,而各地都积蓄更多的银钱,唯有开原节流两道之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