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汉高祖后人 (第1/3页)

好书推荐: 人工希望和天然幸运

三水府府城只是一座边城,人口不多,是以军户为主的城池,只要控制了将领,带走了当地的卫所兵,危险就降到了最低。

但是咸兴府不同。

是整个咸镜道人口最多,经济最繁华,地方两班势力最深的中枢所在。

军事上的胜利是关键,而政治上的胜利,是维护稳定的关键。

金江镇和长津特殊的关系,中间有些小问题,但是最后军队还是顺利的入城了。

结果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长津城按照去年的打探,是没有多少军兵的,但是现在才现,城里有不少的军队。

收到紧急传报的武震孟,没有鲁莽的行动,李成贤则主动冒着风险,去接触当地的府使。

府使比府伊要第一级。

“把三水的两千朝鲜卫所军派出城,让李道信盯紧一点。”

武震孟没有浪费时间,为了不让朝鲜军中有人通风报信,把他们调出了城。

“好多蒙古人。”

“好像还有蛮人。”

……

城中的大户们,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既然平叛,为何不去平安道,而是转了个大弯,来到了咸镜道呢?

幕僚向府使提出了疑虑。

“还有三水府的朝鲜卫所军中,我认识的将领都没有看见,刚准备去打听,却被调出了城。”

听到幕僚的提醒,府使才后知后觉,但又不敢相信。

金江镇和朝鲜双方结盟多年,难道会攻打朝鲜吗?朝鲜好像没有得罪金江镇吧?

“不会吧,可不能冒然得罪天军,不然后果我可承担不起。”

府使更担忧自己的前程。

“府使,我去一趟三水,您命城中各军仔细防备,如果我猜错了,那也没有损失,如果我预料的没错,还请府使早做准备。”

幕僚提出了他的担忧。

咸镜道是有争议的地区,金江镇全占了辽东,收服了蛮族,野心必然暴增。

会不会对咸镜道有吞并之心。

谁也说不准。

幸好。

为了防备平安道的叛军,张孟之府伊加强了长津的军力,否则的话,是无法应对金江军的。

长津是平安道和咸镜道两道之间,最重要的通道,是重要的军事地理要城。

和平安道的熙川城有相似的作用。

府使对幕僚的话半信半疑,但也不至于不信,所以得知李成贤登门,连忙请对方进来。

两人落座后,看茶倒水,寒暄一方。

长津府使终于试探的说道。

“李适不知天高地厚,违背纲常伦理,实乃无君无父之人,也违逆了上朝的礼道。

虽然当下势如高涨,但是当天军入朝,必定身败名裂。”

李成贤笑道。

“李倧乃我朝天子亲封的国主,是朝廷认可的国王,且朝鲜和我金江镇结盟多年。

国内兴起宵小,我金江镇得朝鲜国主的求救国书,当仁不让,必定入朝平叛。

犹如当年朝鲜被倭寇入侵,汉城被占,已有亡国之危。

我国得藩国形势,朝鲜老王痛哭哀求,上下感同身受。

一封旨意而下,十余万大军当即入朝退倭,恢复朝鲜社稷,拯救万民。”

“上朝多次的恩情,朝鲜上下皆不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