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黄肠题凑 (第1/2页)

好书推荐: 长蓁

就在众人一时不解秦始皇为何要用两个天壤之别的地宫时,大家眼前的地宫中心突然冒出一道微微红光,李凤林皱眉道“我们不管这个无聊的问题了,先把眼前问题处理好。”说完拿着手电慢慢靠近地宫中心。

黄教授、刘刚、顾小婕、狗爷以及孙二胖,仿佛接收到了来自神灵的旨意,跟在李凤林身后缓缓前行,大家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担心掉入深坑之类的陷阱,好在此地并无陷阱,众人走得异常安全。

六人靠近地宫中心,六股手电汇成一道强光,照得眼前分外通透。孙二胖瞧得呆了,嗫嚅道“这是什么东西?”

原来,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道巨大斜坡,斜坡尽头是一个巨大深坑,约离地面七八米,里面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一根根木头,这些木头呈长条状,密密麻麻却又不失齐整地堆放起来,透过木块之间的缝隙,隐隐约约能见一口黑色棺椁摆放中央。

狗爷觉得这口棺椁似曾相识,叫道“这个东西,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可究竟在哪儿见过呢?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顾小婕笑道“你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吧。”

狗爷想了想,叫道“不对不对!”过得两秒,又叫道“是了是了!”仿佛一个学生耗费数小时解答出了一道数学题般兴奋。

孙二胖骂道“踏马的,死狗,你一会儿‘不对不对’,一会儿又‘是了是了’,难道脑袋吓进水了吗?”

狗爷笑道“我不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而是在文物报刊上看到的。上面图片的样子跟眼前一模一样!都是一堆木头围起来,一具棺材躺在中央。”

顾小婕瞧了瞧眼前的墓坑,若有所思,听见狗爷自说自话,接口道“你看到的是‘秦公大墓’吧。”

狗爷一拍大腿,叫道“对对对,我想起来了,确实是‘秦公大墓’,你们读书人真厉害,连这都知道。”

顾小婕望了望刘刚,默不作声,心想“这有什么,眼前这位清大高材生的博士毕业论文刚好就是以‘秦公大墓’为题的。”

李凤林从爷爷那儿知晓这种先秦墓葬形式,业内对此还有个专业名词,唤之曰“木条子”,凡是遇上“木条子”货,墓主人必定身份尊贵,陪葬品也必然十分丰富,因而,“木条子”属于稀缺品,凡是“假玉客”,一生都以找到一处“木条子”为荣。

黄教授紧盯眼前这一幕,眼神放光,大为惊叹,自言自语道“想不到啊想不到,秦始皇的墓葬形制会是如此!”

过得片刻,他陷入沉思,想了想,沉吟道“眼前看似荒诞实则也在情理之中。秦始皇的先祖秦景公能用‘黄肠题凑’,秦始皇为何就不能用呢?继承先祖传统,有何不可?”

狗爷现知识分子总是啰里啰嗦,爱掉书袋,不过听黄教授提起“黄肠题凑”倒来了点精神,好奇心起,问道“‘黄肠题凑’是什么东西?”

黄教授低头沉思,沉浸在这眼前秦墓的葬形里。一旁的刘刚说道“说起‘黄肠题凑’,还得从你看见的那张图片说起。”

狗爷等人没有说话,等着刘刚继续说下去。

刘刚若有所思道“你看见的图片是秦景公的墓葬,使用的是‘黄肠题凑’的形制。所谓‘黄肠题凑’,是流行于先秦、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所谓‘黄肠’,颜师古注引苏林的说法即黄心柏木,就是去皮后的柏木,用来堆垒棺椁。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狗爷等听得云里雾里。

刘刚笑了笑,继续道“‘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黄肠题凑’,皆现于竖穴木椁墓中。”

黄教授、顾小婕点点头,狗爷、孙二胖却听得枯燥乏味。狗爷摇头道“你先别说这些没用的,你说说我见到的图片和这里有什么关系吧。”

刘刚笑道“秦景公是秦始皇爷爷的爷爷,秦景公死了后用‘黄肠题凑’下葬,秦始皇为了继承家风传统,死了后也用‘黄肠题凑’,就这么简单。”(刘刚一时也记不起秦景公和秦始皇的关系,只好用“爷爷的爷爷”这种通俗易懂的话告知三人。)

孙二胖点点头道“原来如此,看来秦始皇一家人都偏爱这种‘黄肠题凑’呀。”

刘刚紧接着道“那也不见得,距今为止,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棺椁,考古现秦国国君使用‘黄肠题凑’的也不过秦景公和秦始皇而已。”

孙二胖原本还想问一句“为什么”,细细想来这个问题蛮无聊的,于是闭口不提。

黄教授看着大家,仿佛在教室给学生讲课一般,接着刘刚的话道“不错,小刘说的没毛病,这处墓葬确是‘黄肠题凑’墓。秦始皇采用这种葬俗,既有家族先例,又符合他的身份地位,看来,棺椁里躺着的一定是秦始皇本人无疑了。”

大家听了黄教授的分析,都屏气凝神,心跳加,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真容时,既胆战心惊又激动万分,此刻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李凤林心中所想的又是另一件事情徐福在这具棺椁里最好,省得再四处寻找,倘若不在这里面,上哪儿去找呢?只要徐福和秦始皇合二为一,将是世界的灾难啊!心念至此,他手心里不由得多了些冷汗。

大家小心翼翼地走下斜坡,缓缓靠近棺椁。

狗爷边走边骂道“秦始皇真是个怪人,上面用金砖铺地,这里却只有泥巴,也不知他心里究竟想什么?”

黄教授低头瞧着脚下夯实的黄土,连连摇头,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秦始皇的真正用意。

李凤林走在最前面,淡淡道“他只不过是个权力修行者,拥有了绝对权力后的落寞,教他过起了隐士般的修行生活。”

大家默不作声,不明白李凤林此话何意。

孙二胖笑道“李林,你什么时候也开始学起‘掉书袋’啦?”

李凤林叹道“高处不胜寒,岂非常人能懂?”

黄教授突然想起了什么,心头出现一丝光亮,对李凤林道“秦始皇站在权力顶峰后,产生了厌倦权力的念头?”

李凤林点头道“秦始皇当年有段时间不称‘朕’而自称‘真人’,正是为了仿效仙人获得永生。仙人虚无缥缈,却个个都是修行之人。因而要想成为仙人,就必定要经过清心寡欲的修行。所以……”

刘刚也记起了《秦始皇本纪》里关于秦始皇惧怕死亡而迷恋仙人仙药的记载,抢着道“所以秦始皇抛开了物质欲望,生前修行,死后照样修行!”

李凤林默然点头,沉吟道“我也是这般猜想,因此,秦始皇才会为自己修建了两个真假地宫,一是为了防盗,二来为了实现自己身前念念不忘的修行成仙,实现他永生不死不灭的妄念,最终对世间权力的永恒掌控!”

众人包括黄教授均觉李凤林的解释较为合理,至少,目前再没有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了。

李凤林想了片刻,继续道“除此之外,我想,现在我们所见的地宫之所以这般简单,还有刚才的原因,五个字——‘高处不胜寒’。”

——真正的剑客,剑术达到凡脱俗的境界,再无敌手,便会觉得落寞;真正的强者,当他拥有了一切时,失去对手,会觉得落寞;真正的学者,他把学问研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旁人能懂得他学问的寥寥无几,他连个交谈的人都找寻不到,从而觉得落寞。这,想必便是“高处不胜寒”的真正含义。

刘刚、狗爷等人仍旧不懂“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所在,唯有黄教授眼角溢出泪痕,经过李凤林一番解释后,他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共鸣,想起自己的着作不被学界看好,却一直坚信只不过是他的学术做得太曲高和寡罢了,终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其中价值,哪怕这辈人否定,也必定会在后世某辈人里得到认可。

黄教授沉浸在“高处不胜寒”的境界里,突然被孙二胖的一声叫喊惊醒,只听得孙二胖叫道“血,流血啦,棺材居然流血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