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论文秘密(上)

黄教授对赵老师的踢脚毫不理会,借着酒意继续道“这个秘密关系到秦楚大战的一段往事,还有身后这座高耸入云的九面山。”

周明祥忽然来了兴趣,问道“哦?”

黄教授将酒碗放在嘴边,轻轻抿一口,笑道“今天高兴,这里也没外人,我不妨把我知道的事说一说。”

一旁的赵老师却闭上眼睛,一脸凝重,犹如初秋的冷霜,冷冷道“老黄,你确定?”

黄教授笑道“这里都是同道中人,说说又何妨?”

赵老师缓缓睁开眼,叹了口气,沉重道“后果你能负责么?”

黄教授顿时豪气纵生,叫道“秦陵我都进去了,难道还怕他手下的一员武将?”

赵老师默不作声,独自喝闷酒,喃喃道“真搞不懂,都一把老骨头了,为什么还要瞎折腾?”

一旁的托马斯抓住时机,问道“他指的是谁?”

黄教授转过头,望了望身后浓黑的夜,淡淡道“秦始皇。”

托马斯接着问道“秦始皇手下的一员战将指的又是谁?”

黄教授眼角一皱,沉吟道“王翦。”

托马斯“哦”了一声,接着问道“这与洞庭迁陵有什么关系?”

黄教授缓缓道“洞庭郡无数金银财宝、武器辎重都在迁陵。”

托马斯一时不明其意,低头沉思。

突然,赵老师对托马斯喝道“这位朋友,你今天的问题太多了!你究竟是何人?来这里有何目的?”

托马斯立刻端起酒碗,陪笑道“鄙人远在重洋,仰慕中华文化,好不容易能亲自来到秦牍圣地,岂不借此机会多提几个问题?来,我敬大家一碗!”

赵老师不再说话,黄教授笑了笑,继续道“托马斯博士,我知道你,你是哈弗远东文化研究院研究中华秦汉史的学者,你的大作《哈佛中华秦汉思想史》我早已拜读,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向你提供更多讯息了。”

托马斯笑道“谢谢你黄先生,你也是我最仰慕的秦汉史学者。”

黄教授又笑了笑,抬头思索,缓缓道“根据迁陵秦牍记载,王翦在秦楚大战后,得知大酉河畔的迁陵县曾是楚国抗拒秦国的先头堡垒,楚国几乎将全国一半的军力都部署在迁陵,楚王为了鼓舞士气,更不惜将全国众多奇珍异宝放进迁陵,鼓励士卒英勇作战,胜者奖赏,败者杀头。”

欧阳睿点点头道“赏罚分明本就是打胜仗的一大法宝,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黄教授也点点头,继续道“秦王政二十五年,也就是王翦‘遂定荆江南地’的那一年,王翦为了得到迁陵珍宝,从南郡来到洞庭郡,再从洞庭郡来到迁陵县,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传说中的楚国藏宝。”

周明祥越听越入迷,欣喜道“这听起来是个挺不错的故事。”

黄教授却摇摇头,严肃道“周院长,这绝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段史实,你们的简牍记载得清清楚楚!后来,王翦寻宝未遂后又回到洞庭郡,大力搜刮奇珍异宝,准备献给秦始皇。”

吴生听得入神,想不到迁陵秦牍竟还记载有楚国遗珍,不由得伸了伸舌头。

黄教授眼见众人屏气凝神,话头便更足了,喃喃道“原本王翦将由南郡至武关归,可后来因为始皇帝命令他从武陵地区携带水银回咸阳,以供建造始皇帝陵寝,所以他不得不又从洞庭郡回到迁陵县,跟随他的秦军士兵绵延数十里,如蝼蚁般密密麻麻。”

周明祥不由得问道“黄老,你说的这些,怎么我从未听说过?”

黄教授笑道“你们是行政官员,哪会关心这些学术问题。”

周明祥苦笑道“听你说了这么多,其实当年这群秦人干的不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吗?”众人听罢,唯有跟着苦笑。

吴生疑窦丛生,从学术角度问道“黄老,你掌握的这些东西有何依据?”

黄教授又转过头看了看赵老师,笑道“还不是在你们秦牍上记载的么?”

吴生紧接着问道“这就怪了,我做文保部负责人已经三年了,怎么不知还有记载王翦的简牍?”

众人都把目光投在黄教授身上,黄教授举起酒碗,轻轻喝了一口,忽然问道“你们还记得当年这批秦牍的出土过程吗?”

周明祥点头道“据我所知,当年在迁陵出土了三万多枚秦牍,这已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黄教授也点点头道“没错,当年这批秦牍轰动全国,考古工作者也严格按照科学方法编排出版,绝大部分都已公开表。”

周明祥和吴生同时“咦”了一声,异口同声道“绝大部分?”

黄教授笑道“是的,绝大部分,只因为还有一少部分还未公之于众。”

众人都大吃一惊,只有赵老师不动声色,好像早就知道这件事似的。

周明祥斩钉截铁道“不可能!这批牍很多年前就已全部解密了!”

黄教授冷笑道“既然你们知道所有秦牍的内容,为什么我说出王翦这段往事时,你们会觉得不可思议?”

吴生不以为然道“很有可能是你根据其他材料现的……”

黄教授忽然老脸一沉,向吴生喝道“你不相信我说的?”

托马斯急忙叫道“不不不,黄先生,我们当然相信您的话,您是目前国际学界研究迁陵秦牍最具权威的几位学者之一。”

黄教授仿佛谁的话也没听清,又喝了一口酒,淡淡道“老赵,事已至此,你也别担心了,接下来,就由你说了罢!”

赵老师长叹一口气,意味深长道“此时此刻,看来不说都不行啦。实不相瞒,几十年前,我和老黄二人研究的正是这部分从未表的秦牍。因这部分秦牍涉及一个惊天秘密,所以为了安全起见,避免出现差错,当年掘整理的先辈们便决定对这部分秦牍永世封存。老黄我俩的祖师爷当年曾参与了迁陵秦牍的掘整理,他嘱托后世弟子一定不要表这部分秦牍,但研究也不能耽搁,除非哪一天时机成熟了方可公开表。”

众人听到这里,更如坠云雾。

赵老师忽然转头看了看黄教授,喃喃道“老黄啊,所以你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

黄教授笑道“是时候迎来迁陵秦牍的研究高潮了。”

喜欢古墓侠踪请大家收藏古墓侠踪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