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赵大姑 (第1/2页)

“的确挺便宜的。”刘月月也觉得许辰定价很低。

这丫头不愧是老饕,砸吧了下嘴,笑问道“红油里用了很多外国香料吧?有的香料走的是吐蕃,西域,西夏的路子!这些香料可是不便宜啊。”

刘月月说的也对。

有些珍贵的香料很难买到。

是从西夏,吐蕃,西域运送过来。

那些国家甚至是从希腊,地中海等地方进货的。

丝绸之路几乎被毁,总有乱兵劫掠商队。

香料抵达中原后,就很贵了。

比如香茅草,胡椒,高良姜……

哪一种不是数十两至百两一斤?

可问题是,在红油里面,珍贵香料用的并不多是很多。

做五十斤辣椒红油,高良姜只需要一两五钱重!

白蔻、小茴香、草果,白芷、香叶等香料也只需要一到三两!

刘月月虽然吃出了里面有珍贵香料,却是吃不出那些香料的配比,才说卖的太便宜了。

何况在许辰看来,辣椒红油而已,应该走亲民路子。

要让人们就着包子,面条都吃得起才行。

宋朝的包装业并不达。

不管是用木桶装,还是用陶罐瓷瓶装,用蜡封口,成本都太昂贵了!

包装成本太高,若是定价也太高,辣椒红油就注定只有豪门和大户消费了。

消费面太窄,收入受限。

还不如走亲民的路子,直接在工坊做好,装在桶里,跟一些杂货铺合作,放门口低价零卖。

当普通人都能买来佐面条、包子吃、甚至是当炒菜佐料之时,那才叫生意兴隆。何况吃辣椒容易上火,光盯着豪门做生意,让人家吃的入厕困难,说不准还有麻烦。

不如拉着平民百姓一起吃,既免除了积货爆仓的风险,也可以阻止某些人顿顿吃,吃的拉不出屎来。

何况在他的调查中,古代手工作坊的生产力也有限,即便是在凌县开五个规模过百人的工坊,生产的辣椒红油也无法让百姓们顿顿吃。

又好卖,又不会把人吃坏,何乐而不为?

见许辰不听从自己的建议,刘月月瘪瘪嘴,也懒得说话了。

反正许三郎就算是亏的卖底裤,也和她无关了。

她只希望娘在余生,可以天天如今日貌美如花,心情愉悦。

不错,今天见到许三郎,周惜月如同原地复活了。

那幸福又鲜活的模样,让刘月月看的既心疼,又欣慰。

“刘夫人,你怎么在此地吃东西?”

此时,一个挽着略微浮夸的,如同鸟儿展翅的妇人髻,俏脸憔悴,手腕隐隐还有伤痕的女子,昂挺胸,气场温柔而坚强的在小吃摊前面停下来。

这温柔而坚强的气质,让许辰莫名感到亲切。

忽然就想到了在那一世没怎么过上好日子,就离开自己的妈妈。

印象中的妈妈,就是个温柔而坚强的人。

看到周惜月站在许辰身边吃东西,还和许辰有说有笑,距离不足半尺。那妇人有些震惊,眼皮轻轻抽了一下,勾起嘴角。

笑的有些勉强。

“赵姐姐!好久不见!”周惜月也温柔大方的打招呼。

“大姑。”赵莺莺忽然亲热的叫了一声。

“大姑好。”娥娘也很礼貌的叫了。

“大姑,幸会。”在外面是小怂逼,跟许辰窝里横的二姐,人多的时候绝逼是小透明一个,此时也柔柔弱弱的打招呼。

“赵家大姑,赵泽春!”

许辰陡然惊醒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