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思冗官现状 (第1/2页)

“权知陵县事”就是许三丰的职事官,简称知县。

可问题是,陵县乃是仅次于赤县的上县。

上县的知县是正八品,可他的寄禄官、散官都只是从八品!

跟“知陵县事”的地位不对等,所以要在前面加个“权”字。

散官比职事官低一个等级,就是“权知某某事”。

意思就是你丫的现在当县令还有些勉强,姑且、权且先先让你丫的去干一阵子吧。

干的好,再重新给你丫的分配散官、寄禄官,然后就有资格“知某某事”了。

如果寄禄官和散官都高于职事官,就叫“判某某事”。

散官和职事官同品就是“知某某事”。

所以一个知县许三丰的身份都如此复杂,当地的百姓都未必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人。

若是后人把北宋官场拍成正剧,观众怕是会看的很头疼。

要命的是,因为很多知县背负的各种官衔品阶不一样,所以知县具体有多大,到底是几品官,很难说清楚。某些下县知县即便只是从九品的官,可若是他背负的散阶(散官)、寄禄官、贴官都很高的话,那这个知县本身的地位是很可怕的!

表面上是从九品,说不定具备八品、七品甚至是六品的散阶!

所以很多人说宋朝的知县是芝麻官,这绝对是不正确的!知县都是朝廷直接任命的,背着各种散官、贴官、寄禄官等官衔,怎么可能只是芝麻官?有些知县甚至有爵位!

而对于这个世界的读书人而言,当官也很不容易,官场也很复杂。

从一个秀才考中进士的那一刻起,就要为自己的寄禄官和散官操心。

想多拿一份工资,想要升迁,就要为职事官而操心。

得到了名利之后,想入中书门下或者是枢密院,跻身庙堂,还得为贴官和勋官操心。

死了之后,后代子孙还要为你的各种追赠、追封的官阶操心。

就比如说包拯吧,虽然后世拍了很多他的电视剧。

可谁知道他做了一年多的开封府尹之后的官职是这样的呢?

东海县开国子、上轻车都尉、天章阁待制、吏部右司郎中、食邑若干食实封若干、权知开封府事。

一大串的官名,可真正干实事的官名就一个“权知开封府事”。

并且一大堆的官名都配不上“知开封府事”这个职事官。

所以才让他“权”知开封府事。

包黑子你丫的官衔虽然多,但也只能权且先干一下开封府的知府。

而包拯死后的官又是这样的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

通过包拯就看得出来,宋朝的官员待遇真的是好到爆!

死前他的爵位是开国子,也就是子爵。

爵爷是有食实封地的。对那片地没有管辖权,但却能得到一部分收益。

所以“食实封”极具封赏的含金量。

而“食邑若干”、“食邑xx户”就是纯粹的荣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