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李家劣子李宣 (第1/2页)

柳如龙一时听不懂程不器喊他‘大舅哥’是什么意思,只是从他嬉皮笑脸的表情中猜出了他的调侃意味,无奈地摊摊手。

“这些初试多得是来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歪瓜裂枣,哪有几个有真功夫的。”

柳如龙看似是在牢骚,其实是吐露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近些年朝廷不重武事,也一直未曾开科武举,以至于多数有真本领的江湖游侠、有一腔热血的后起之辈,都宁愿跑到边关从军。

尤其是极大批武者自动北上,投身于威王府帐下的北境军建功立业,如今已成大势所趋,这一点程不器也很清楚。

程不器听着柳如龙的抱怨,四下打量了一下,见到兵部大小官员几乎悉数到场,不少人注意到程不器忽然出现,都恭敬地起身行礼,投来敬重且带有两分畏惧的目光。

一众侍卫、禁军、武将与兵部官员中,尤属柳如龙背后整齐站着的十二名亲军校尉最为恭敬,对着程不器深深一躬行礼,程不器自然也认识这是柳如龙领兵多年一直贴身带着的十二亲卫。

程不器曾听莫九千等人提起,柳茹玉也对他仔细讲过,柳如龙身为掌管长安及周边各州郡军队的守备将军,自己武功却并非顶尖,当下也不过八品左右的境界。

但柳如龙却能威震大周,早年在西北羌族前线时,与羌族多次交战,羌族高手也不敢随意进犯袭击柳如龙,原因就在于这十二亲卫战力非凡。

也许十二人的功力境界远不如江湖顶尖高手,可柳如龙擅阵法,亲自操持训练之后,十二人联手战力可翻数倍,是他四处征战行走赖以自保的底气。

也是因此十二亲卫深得柳如龙信赖,十二人的自我定位也是效忠于柳府的家将,对皇帝、对朝廷的忠心反而次之,对大将军府上下都是极其尊敬,对柳茹玉向来也是当做主人一般,自然也对程不器十分敬重。

其余一些官员看着程不器也来此观战武举比试,则或多或少心里都有几分打鼓,毕竟这位威王府的世子爷名声不怎么好,尤其与残忍暴虐、嗜杀成性连在一起,前日就还当街处死了被擒住的一名闯宫的刺客,行刑手段极其残忍。

当然这都是程不器这几月在长安无法无天、目无王法的暴行带来的‘负面影响’,算是正合他意,让人爱戴不如让人不敢靠近,同时也不至于受万人唾骂就够了。

柳如龙问了些柳茹玉的近况,表达了对自己小妹的关怀之情,还让程不器与她常回柳府看看。

虽然同在长安城,但自打程不器南下入京之后,以前每月还回柳府一趟的柳茹玉,如今不是父兄生辰都想不起回娘家一趟,整天只是守着如同失而复得一般的不器小郎君也是快活自在。

柳如龙故意笑话两人几句,一时还让程不器颇有几分不好意思,这是自家玉夫人的娘家人,给程不器的感觉就与寻常人不同,倒是符合了女婿在未来娘家人面前的拘谨。

其实程不器来此只是凑个热闹,也正如柳如龙所说,最开始阶段的初试筛选,多数都是一群菜鸡互啄,没几个有真本领的上场,因此哪怕比武擂台上打的热闹,也并不十分精彩,程不器只看了一炷香的时间,都开始朦胧困意来袭。

柳如龙毕竟是主试官,不像程不器一样悠闲自在,只能以羡慕的目光看着程不器伸了个懒腰自行出去闲逛。

程不器给了在人群四处晃悠的老七与老九一个眼神,自己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演武场。

今天特意来此跑一趟,真正的用意是在这次武举的应试者中,看看有没有哪些有用的人才,而凭着老七与老九的眼光,自然能将这些年轻人识别出来,暗暗记下以待后用。

程不器留下老七与老九,自己驾着乌云骓悠然自得地纵马慢行,沿路凝思之际,乌云骓好几次差点撞到行人,不过度不快,街道上的路人也看得出马上之人不简单,都远远躲避不敢碰瓷。

其实程不器当下还是将第一要务定义为刺杀皇帝李承安,皇帝也确实是他的心腹大患,娶妻生子的心腹大患。

程不器自打知道了皇帝曾经有意为了拉拢并限制大将军柳谢,不惜动了让柳茹玉入宫为妃的心思,这股恨意让他难以忍受。

皇帝的心思程不器能猜个差不多,当年他的用意也很明显,还想借机打断程柳两家联姻的可能,这是直接破坏了程不器天赐的大好姻缘,差点就与柳茹玉错过此生。

皇帝因为一己之心的猜忌与畏惧,破坏了程不器本应是天羡地妒的姻缘,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件事,反正程不器的心里是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扒皮抽筋。

正当程不器坐在马上沉思入迷时,忽然被人挡住了去路。

在这长安城内,真正敢挡程不器路的人极少极少,寻常人根本没有这个胆,不仅仅是畏惧于程不器背后威王府的威势,更是惧怕他阴晴不定、杀戮成瘾的性情。

但并非就是说程不器真的在长安城内一手遮天,天不怕地不怕,最起码也还有一家人不怕他程不器,顶多有一两分的忌惮,那就是皇室李家,确切地说就是李承安一家人。

要是说的再精确一些,应该叫做李承安与贵妃李南泛夫妻及其子女这一小家人,因为纵使是皇帝李承安的儿子,程不器也有交好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