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沈鹿溪的好厨艺 (第1/2页)

七郎带着孩子们去找硝土,六郎去找胡大叔拿豆腐渣,五郎年纪最大,就去河里把鱼取回来,各有分工。

沈鹿溪检查完了鸡蛋,大锅里烧着热水,待会儿熬猪食。

现在各家喂猪都很粗糙,丢下猪草就好,其实煮过的猪食更容易被猪吸收,还不容易生病,生长更快。

先煮了豆腐渣,然后煮猪草,多了些黄豆的营养,不过味道不太好,好在猪也不挑食儿,吃的还挺香呢。

沈澈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了,大家已经把活儿干完了。

五郎和几个半大孩子抬着两桶鱼回来,个头都很大,足有数百斤呢,沈鹿溪都很意外“这么多的吗?”

“是啊,现在都农忙,没有人抓鱼,还都是大鱼,咱要继续卖鱼吗?”

五郎很开心,卖鱼挺赚钱的呀,他挺喜欢去镇子上卖东西的。

沈鹿溪摇头“卖不动的,鱼又不是每天吃的,除了县城里能消化掉,镇子上不行的。”

“那怎么办啊?”

“做好了自己吃一半儿,剩下的能卖多少是多少。”

沈鹿溪有前世的经验,这个时代百姓都很穷的,如果她想赚钱,卤猪头,卤猪下水也可以卖钱。

但是百姓不舍得每天吃啊,卖不掉就坏掉了,得不偿失,所以想做肉食去卖,很大几率会赔钱。

而且猪肉的来源也不稳定,要做卤肉生意,最起码得去县城,可是没有人手,人生地不熟,要不就是被人夺了买卖,要不就是被人欺负压榨,这份儿钱不好赚。

沈鹿溪想来想去,还是做豆腐渣饭团更合适。

就像现代社会卖馒头的,一个馒头赚一两毛钱,可是家家户户都买馒头吃的,量大了,利润可不小的。

今天做的饭团没有加猪肉,但是用了猪油,照样香喷喷的,价格也便宜些,两文钱卖出去,试探一下镇子上百姓的接受程度。

沈澈听着大家叽叽喳喳的商量事情,心里涌现出暖意,他也有朋友,有伙伴,有……家人的。

“有饭吗?饿死了。”

沈鹿溪看他眼神里多了些亮光,也平和很多,知道他想通了,道“刚做好的饭团,你吃几个吧。”

“好,要进城去卖吗?”

“嗯呐,不过你们自己去,我要收拾鱼,晚上回来吃鱼吧。”

六郎道“我帮姐姐收拾鱼,五哥他们去卖饭团吧。”

“可以的,沈澈跟着他们,别惹事儿,卖完早点儿回来。”

驴车已经借来了,五郎带着三个同伴和沈澈一起去了镇子上。

按照沈鹿溪的交代,给卖馄饨的老两口口留了五十个,卖两文钱,他们一个能赚半文钱,全部卖完可以赚二十五文钱,人均收入一年不过一千文的年代,已经不算少了。

沈澈看着驴车,他有伤在身,不能运动量大,只能看车子了。

没有人看到,他坐在车子上,手指不停地写写画画,并没有闲着。

……

沈鹿溪把鱼都剥完,挂在阴凉处控干水费,让七郎去山上采了野姜,野葱,紫苏回来,没有调味料的时代,全靠这些去腥了。

一下午的时间,把鱼焖出来,做成了酥鱼,孩子们吃着也不用担心卡着喉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