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未雨绸缪 (第1/2页)

袁耀之所以会陷入沉思,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袁术本该占据着淮泗一带,在南方有着极强的势力,可是为何袁术突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土崩瓦解,被曹操消灭了呢?

这除了曹操占据了人和,更是因为曹操还占据了天时和地利。

在袁术称帝登基的这一年,淮泗一带,生了饥荒,灾情连绵几个州郡,一整年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

饥荒一旦生,百姓连自己的饭都吃不上了,为求活路,很可能会抛弃道德,成为匪徒。

而为了活命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巾起义,当年的黄巾起义便是因为一场大的饥荒所造成的。

正是因为生了饥荒,袁术手下上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百姓缺粮,袁术这个统治者,又能够好到哪里去呢。

只怕连军队的供给都凑不出来,这样的兵马,能够打得过曹操的大军,就有鬼了。

而197年的饥荒,会不会就是因为今年的这场旱灾所引的?

旱灾的出现就会导致粮食庄稼无法种植,就算种植也会因为缺水导致无法生长,甚至长了也结不出果子。

就算这里靠近长江,少数的地方不会缺水。

但能够种植庄稼的地方毕竟还是少数。

一点点土地根本无法养活那么数量庞大的人口。

今年或许还可以依靠前些年存下来的粮草度过。

可是到了明年,如果旱灾的情况不能够得到缓解,继续加重的话,那么势必就会引新一轮的灾害出现现,到时候百姓也就真的揭不开锅了,易子相食这种事情只怕也可能生。

联想到这里,袁耀不禁开始有了几分头疼。

不过现在事情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灾情只是刚刚开始,如果这个时候进行防守措施还是能够得到补救。

一方面增加粮食的产量,另外一方面开始提前准备,防止出现旱灾,提前修好水渠,利用江水进行灌溉。

当然,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

兴修水渠只是一个办法,更重要是,提高耕种的方式和耕种的作物。

如果有后世的杂交水稻,一亩地能够产出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粮食,饥荒什么的东西,那也就不存在了。

想到这里,袁耀不禁想起了这个为人类吃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袁爷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袁爷爷和袁耀同属汝南袁氏后裔。

这可不是袁耀瞎说,袁爷爷乃是宜春袁氏后裔,宜春袁氏就是袁京的后人。

而这个袁京,便是汝南袁氏子弟,与袁耀多少沾点亲戚关系,所以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同宗同源了,既然后世袁爷爷能够做到的事情,那袁耀自认为,也能够追寻他的脚步,为百姓吃饭的事情做出改变。

这个时代,要杂交水稻是没有了,而且袁耀想要弄出来,只怕也不容易,毕竟这东西,若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成功的话,也不至于让人类几千年都没有折腾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