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这个时代的锻造技艺 (第1/2页)

这一看,就是因为这些兵器的质量不行,在两军交战之中,很容易就产生损耗。

袁耀一番检查,随后陷入了沉思。

其实,在我国历史的兵器展上,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

那就是几百年前的战国时代。

因为在战国时代之前,被称之为青铜时代,而战国之后,则被称之为铁器时代。

自战国后,铁器的出现,加上不断成熟运用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使得社会展得到了重大的跨越。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的作战,最常用的近战武器,主要就是长戈,战戟,马槊,长刀,长枪之类的兵器。

这些兵器的主要进攻,在于硬度,而非锋利。

而铸造技术提升之后,铁器的出现,杀伤性被广泛运用到了这些武器上面。

特别是西汉以后,生铁冶炼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时的技术主要先将生铁加热烧熟,形成黏稠状,提粹杂质,然后铸造兵器。

到了汉末,如今这个时代,铸造技术,更是出现了灌钢之法。

灌钢技术的出现,是古代锻炼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成就,灌钢技术从出现,直到17世纪前,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铸造方法。

何为灌钢法?

灌钢法就是,主要过程是先锻炼出生铁,然后将黏稠状态的生铁浇灌在熟铁板上,经过若干次的锻炼加工,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古代的钢铁需求量非常大,除了制造农业机械、兵器外,达官贵人们也都要配一柄上等好剑,这是身份的象征。

历史上魏文帝曹丕喜欢击剑,他曾经下令魏国的冶工部门,精选上等好铁,“精而炼之”,打造了一柄好剑,供曹丕击剑使用。

三国时代战争不断,所以需要大量的精造武器,孙权也曾下令大规模掘挖武昌铜铁,打造了十口宝剑,可能留作自己或近臣悬佩的,另外打造了一万口长近一米的上等好刀。每口刀上还刻有“大吴”篆字,可以想见当时冶炼工艺的先进。

最能体现三国先进冶炼工艺的,是蜀后主刘禅曾经打造过一柄剑,这是在蜀汉延熙二年时,刘禅下令冶工部门打造了一柄长达近三米的大金剑。

如果没有相当先进的冶炼工艺,这等长度的剑是很难打造精美的,当然这种长剑谁也佩带不了,是用来镇山的,可惜这柄长剑后来不知所踪。

蜀汉境内拥有丰富的铜铁资源,比如南中,所以蜀汉的武器数量很大,这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蜀汉北伐的武器来源。

刘备在章武元年从金牛山中精选上等的铁矿石,精心打造了八柄剑,一柄自用,太子刘禅、梁王刘理、鲁王刘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得一柄。

当时关羽已经被孙权袭杀,可能是把这柄剑赐给了关羽的后人。至于赵云得到这柄剑,可以证明赵云在蜀汉军界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

所以,在检查完了麾下士卒的兵器之后,袁耀觉得,很有必要成立自己的冶工部门,开始为自己麾下的将士制造兵器了。

冶工部门的职责,也并非制造兵器,还可以制造民用的农具,甚至搞一些科技明。

这个事情,其实从之前袁耀在各地征召人才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去做了。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也没有找到手艺足够好的工匠。

所以袁耀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情太放在心上。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袁耀手下的这些将士们,对兵器的需求量大了,如果再不想办法进行锻造的话,只怕万一真的打起仗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