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参观纳城小学 (第1/2页)

有系统就是牛逼啊!

如果没有系统的话,别的不说,就单单收割麦子一样就能要了人的命!

用人力割麦子是那么容易吗?

然后再将麦子脱粒,再将麦子打成面粉,这里面是海量的人力!

这就好比后世开内三江平原的1亿亩耕地,国家动用了35万人和海量的牲畜,外加在刚刚建国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给调拨了几百辆拖拉机。

就算是这样,也花了整整1o年,才将1亿亩耕地开垦完毕。

这要是没有系统,想开远北简直太难了!

如果没有系统,想要做到轻松开,除非是2ooo年后的农业机械水平,因为那时一个人便可轻松耕种大片土地!

“嗯,不错。”

朱桂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一次秋收结束,他一次性就可以收获8oo万单位粮食了。

最初他春季,开了2.2万单位耕地,后来零星6续他又开了一些,才有了8oo万单位粮食收入。

春季的时候,还以为这是天文数字,然而随着他的实力不断壮大,人口不断增多,似乎粮食也不是十分惊人!

但也不能说少!

即便是对于现在的朱桂,8oo万单位粮食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参观完秋收之后,朱桂又在于谦的陪同下参观学校。

校方举办了一场升旗活动,然后朱桂又登台给同学们讲话。

虽然这是一所小学,但却不只有小朋友,还有很多成年的小学生。

朱桂所建设的小学,都是系统赠送的现代化小学,是系统融合后世教育和古代教育而产生的学校。

不过,这还是学校建立之后,朱桂第一次实地参观学校呢。

他先查看了学校课程,算是古今结合。

古代的一些内容,又结合了后世小学和中学的内容。

教学科目一共分为五科,分别是数学,语文,经文,自然,体育。

数学并不是完全照搬后世中小学数学,而是结合了华夏古代九章算术等数学理论,重新定义的数学。

前世大量外国词汇,也在新定义的数学课本中不见了,转而都变成了华夏古代词汇。

而华夏古代没有的数学内容,又直接被填充其中。

算是非常完备了。

而朱桂看了一下数字,也是被改良过的阿拉伯数字,在这里被称为“角数”。

改良的原理就是1就是一个角,2就是两个角,3就是三个角,以此类推。

这样他们的简化写法,都可以一笔写成,似乎比原本的阿拉伯数字还方便了。

而各种运算符号,还有标点符号也进行了中文化改革。

后世中文标点,英文标点,数学标点,等各个类别的标点。

在这个时空进行了很好的统一。

而至于语文,主要是普通话的普及,以及文字的普及。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用白话体书写,当然,文章中不会出现‘汽车楼房’等听不懂的字眼,都是这个时代人所能知晓的事物,但书写文体却是用的白话。

而所用的文字,那自然是繁体中文!

这一点也让朱桂感叹系统贴心,没有给他搞出简体字来。

要知道,大明跟后世的大清可不同,后世大清识字率仅有不到1%!

而大明的识字率高达2o%。

别的不说,就算是大明末期,卫所百姓都苦成那样了,孩子们仍然都识几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